貴州銅仁“兩新”組織黨建遍地花開(兩新組織 黨建)
貴州銅仁“兩新”組織黨建遍地花開(兩新組織 黨建)
“想不到我們幾個黨員這么快就找到了新家。”今年2月18日早上,貴州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麻先生辦理公司注冊,工作人員發現該公司有正式黨員5名,預備黨員1名,便在辦理注冊登記時將公司信息同步錄入“三量”管理平臺。半小時后,松桃縣委組織部負責“三量”管理的工作人員通過管理平臺推送任務,派出黨建指導員何俊賢前往該公司核實信息,講解相關政策,指導他們建立黨支部,開展組織生活。麻先生感激萬分:“真的很感謝組織,讓我們方便過組織生活了。”
近年來,銅仁市堅持問題導向,以民心黨建為載體,搭建智慧黨建平臺,推動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存量分類建、增量有序接、變量科學管的“三量”改革,有效破解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和管理“兩大難題”,實現有黨員的100%建立黨組織,沒有黨員的100%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
“互聯網 大數據”搭建管理平臺
建設“三量云”。以政務云平臺為支撐,通過搭建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三量”管理平臺,充分運用工商、民政等現有業務系統,通過“數據抓取”,精準建立起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三量”管理平臺數據庫。
設置管理員,在市、區縣兩級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工委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鄉(鎮、街道)及經濟開發區(園區)設置管理員,管理員通過互聯網登錄,及時審核更新黨建信息、接收落實黨建任務,構建起市、縣、鄉三級管理體系。
建立數據鏈。通過在“三量”管理平臺建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信息直報端口,實現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信息的互聯網直報,精準推進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
同時,采取分塊負責和推進分步規劃,落實非公黨建工作職責,增強黨員發展全過程培養的數字化管理,有效保證發展黨員的程序和質量。
按量分類實現精細管理
銅仁市萬山區羽毛球協會、慈善總會、朱砂工藝行業協會因為工作地點變更導致黨支部一直處于“真空”狀態。“三量”模式確立后,銅仁市將這幾家協會的黨支部標注為“黃色名單”,萬山區委組織部撤銷了協會黨組織,并為7名黨員及時轉接黨員組織關系。
銅仁市以年報年檢為依據,將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按照存量、增量、變量分類,明晰管理方向。把按時年報年檢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納入存量管理,推行存量分類建。對職工(從業人員)10人以上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主要圍繞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加強陣地建設、組織黨的活動開展黨建工作。對職工(從業人員)10人以下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主要圍繞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和發展黨員等形式開展黨建工作。
把剛注冊未開展年報年檢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納入增量管理,推行增量有序接。按照審批、登記權限要求,在注冊審批時同步登記黨建信息,把基本信息及黨建信息同步錄入“三量”管理系統,確保增量的黨建信息及時入網,并在系統中進行動態更新、跟蹤管理,穩步推進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
把不按時年報年檢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納入變量管理,推行變量科學管理,對黨建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的,動員其法定代表人主動履行公示義務,穩妥撤銷其黨組織,對黨員采取接轉分流或組建臨時黨支部進行科學接管,切實破解變量無人問、無人管難題。
強化保障確保運轉高效
為確保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高效運轉,銅仁從人員、經費、陣地、制度建設等方面著手,推動人、財、物的有效保障。
強化隊伍保障。該市從機關事業單位在職干部、退休或不擔任現職的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區域性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中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531名,實現沒有黨員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100%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并累計開展黨建工作指導員業務培訓10期500余人次。
落實經費陣地保障,針對職工50人以上的非公企業、從業人員30人以上的社會組織黨組織與黨建示范點,每年按不低于1萬元標準列入市、區縣兩級財政預算,并落實黨組織書記崗位津貼,逐年提升覆蓋面和發放標準。同時,以組織設置科學化、發展黨員規范化、陣地建設標準化、活動開展常態化、作用發揮實效化為標準,切實加強黨員服務中心(黨建工作站)建設,投入資金800余萬元在萬山區雙創產業園規劃建設銅仁市智慧黨建“三量”管理展示中心。
健全制度保障,出臺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員選派管理辦法,建立健全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三量”管理改革的考核評估機制,納入年度績效目標考核內容,確保“三量”管理改革出實效。(通訊員 貴仁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