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 激活小區自治“一池春水”(小區的黨建引領系統方案)
來源:【呂梁日報-呂梁新聞網】
編者按: 社區治理最根本、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健全黨的組織體系,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高揚黨的旗幟,團結帶領群眾共建美好家園。說白了就是要通過黨建引領,讓小區居民當好主人翁,齊心協力,自我管理小區的日常事務。為了更好地在全市營造黨建引領,推動小區自治工作的良好氛圍,本刊聯合記者部特推出“黨建引領,激活小區自治‘一池春水’”特刊,積極宣傳報道離石區小區自治的典型經驗,縱深推進全市黨建引領小區自治工作。
離石區委小區
小區黨支部讓群眾有了“主心骨”
□ 本報記者 劉子璇
整齊的住房、干凈的道路、優美的環境、愜意的生活……走進離石區委小區,眼前的一切都讓人格外舒心。院子里,一群大爺大媽們圍在一起,家長里短,歡聲笑語不斷。
離石區委小區屬于離石區鳳山街道久安社區,始建于1997年,南靠體育館,西鄰鳳山底農貿市場,緊靠長治路小學。雖然現在看來,這里屬于典型的老舊小區,但這里交通便利、出行方便,尤其是2021年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后,小區內公共設施完善,生活環境優美。用居民的話說,看似不大的一個院子,卻是鬧市中的寧靜一隅。
離石區委小區屬于現小區居民共有148戶286人,黨員53余人,其中百分之七十是住了20多年的老住戶。2022年12月,小區成立黨支部,很快建立起了黨群服務站。從此,黨群服務站、黨員陣地成為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增強黨員群眾教育學習的重要場所,也成為解決居民身邊“煩心事”“難心事”的好幫手。用居民的話說,小區黨群服務站的建立,讓居民從此有了家門口的黨組織,有了身邊的“主心骨”。
在社區黨委的領導下,小區支部關注轄區所有大小事情,防疫情、解糾紛、辦實事……把居民的身邊事管理得妥妥帖帖,將社區打理得井井有條,成為保障小區文明和諧的一支重要力量?!拔覀冎Р奎h員志愿者積極參與到小區治理中,不斷探索好的做法,為小區和諧文明建設出謀劃策,促進小區和諧,為建設和諧小區打下了堅實基礎?!毙^支部書記袁芝平說。
杜云亮是一位80多的老人,從1998年起他就住在這里一直到現在。出于對老院子特殊的情感,2002年退休后他就積極參加小區志愿者工作,在基層治理工作中發揮余熱。防疫情、解糾紛、辦實事……杜云亮經常關注著所有大小事情,都備受小區居民的信賴。
“小區主干道兩側弱電線路橫掛,線路雜亂,影響小區環境,也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協調解決。”4月19日,市領導在區委小區開展聯系群眾活動時,杜云亮向相關部門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現在相關部門正在積極協調三大電信部門拆除陳舊弱電線路,安裝電動車充電樁,市住建局等部門還講對小區改造過程中未硬化的地面進行硬化,我們小區面貌將會迎來新的改觀。”杜云亮滿意地說。
“院子最顯眼的地方張貼著小區黨支部、黨員的信息,有事找支部、找黨員已經成了小區居民的共識,大家都像吃了一顆‘安心丸’,幸福感在不斷升級。”小區居民李阿姨高興地說。
物資局小區
暢通服務居民最后“一公里”
□ 本報記者 阮興時
走進離石區物資局小區,小區雖面積不大,但院內車輛停放有序、環境干凈整潔,一個曾經無物業、無門禁、無業主委員會的“三無”老舊小區,短短幾年時間內卻蛻變為一個管理有序、居民團結、環境整潔的溫馨小區。小區黨支部委員吳治甫說:“以黨建引領帶動居民自治,讓大家有事‘一起商議一起管理’,這也是激發老舊小區新活力,解決治理難題的有效途徑。”
過去的十余年間,物資局小區屬于無人管理的老舊小區,由于管理不到位,小區內基礎設施陳舊,臟亂差比較嚴重,一到冬天,收不齊暖氣費等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白约旱男^還是自己來管。”黨永強、吳治甫、張月亮等幾位黨員主動發出號召,2022年10月,小區成立了黨支部,選舉產生了業主委員會,開啟了黨建引領小區自治的道路。
第一次業主會議上,大家就以“打造文明小區,建設美麗家園”為主題,聽取所有業主的心聲與建議?!靶^沒有門禁,車亂停亂放,誰都能隨便進出?!薄靶^沒有人打掃,環境臟亂差?!薄坝械臉I主把房子出租,租戶們是否能夠主動配合小區的管理,”“飛線充電的安全隱患實在太大了,能不能也解決一下,”一條條意見,業委會都記在了本子上。
幾經討論,業委會決定從安裝門禁、建立小區黨群服務站著手,一步步對小區進行改造?!案脑熨M用我們根據實際花銷進行公示,業主進行分攤。后續的管理則以黨員和志愿者為主,大家各司其職,為守好自己的家園出一份力?!眳侵胃Ω嬖V記者。
“現在好了,居住在小區里的黨員主動亮出身份,有事情就找他們,他們也愿意出面協助解決,我們居住在這里越來越感到幸福了?!本幼≡谀蠘堑膹埮空f,“有咱小區這幾位老黨員的帶動,很多像我一樣的居民主動參與到小區的管理當中,小事能解決的我們業主就一起解決了,解決不了的再反映給網格員和社區。”
如今,物資局小區有黨支部做主心骨,有組織為民服務,有陣地開展活動,有黨員發揮作用,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居民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鳳山街道中央公園小區
門口建起黨支部 為民服務進一步
□ 本報記者 劉小宇
“小區文體設施壞了怎么維修?”“居民反映的漏水問題怎么解決?”“新的黨群服務站如何管理?”近日,離石區文昌路社區中央公園小區黨支部的會議室里,小區黨員、物業和居民代表齊聚一堂,就小區的“大事小情”展開激烈討論,每提出一個問題,都會引來一系列回答和更多提問,每個解決方案,都因集思廣益的商定而更具實際操作性。
這是中央公園小區民主議事的一個場景。自從成立小區黨支部以來,類似的場景,在小區黨支部會議室不時上演。該小區黨支部推行“1 2 N”工作法,即一個紅色堡壘聚居民,打通線上線下兩個議事渠道,解決居民提出的N種問題。通過精確對焦、精細治理、精準施策,推動建成“紅色家園”,扎實辦好為民實事。
“家里的天然氣通了,我的心氣也順了,解決了一個大事情?!泵鎸η皝砘卦L的中央公園黨群服務中心負責人,小區居民劉女士滿心歡喜地感謝道。中央公園小區23號樓由于前期居民入住率低,所以天然氣未能及時安裝到戶,住戶只能使用電磁灶做飯,一旦停電,吃飯就成了問題,而且使用電磁灶存在安全隱患。后來該樓層入住率已經達到安裝標準,但是由于疫情原因等給安裝天然氣前期入戶驗收帶來諸多不便,導致安裝進度進展緩慢。
關于該樓天然氣的安裝和使用問題,鳳山街道文昌路社區和中央公園小區黨支部召開了說事議事大會,進行現場溝通,共同協調。會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坦誠交流,針對如何推動天然氣安裝進度積極建言獻策。隨后小區黨支部與呂梁東義集團煤氣化公司及時溝通聯系,在小區居民微信群及時公布天然氣安裝進度及安裝時間,方便住戶做好安裝準備,在保證安全、合格的前提下,加快了驗收速度,對已經驗收合格的住戶盡快安排施工。據了解,目前中央公園小區23號樓共有住戶186戶,天然氣管道已經全部接入。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下一步,鳳山街道文昌路社區將常態化推行“說事議事”這一模式,提升為民服務能力,針對小區居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議事、論事、解事,形成社區自治共治良好局面,為轄區居民提供更精準、有效的服務。
泰化龍鳳苑小區
支部建在小區 服務下沉到底
□ 實習記者 王衛斌
小區黨員、社區委員兼網格員,這個特殊的身份讓陶治亮與離石區泰化龍鳳苑小區有了不解之緣。
陶治亮所在的離石區泰化龍鳳苑小區坐落在龍鳳南大街與馬茂莊路的交叉口,屬于商住一體的小區,共有3個單元275戶,897人,其中有黨員51人。小區是典型的商住一體樓,存在外來人員多、差異化需求多、治理難度大等問題。2022年小區黨支部掛牌成立,以“黨建引領,親鄰小區”為創建目標,通過“1 2 N”的管理模式,在陶治亮帶動下,成立了黨員學雷鋒志愿服務崗,以幫助他人、提升自我、奉獻社會為宗旨,逐步縮小了小區的生人圈,擴大了熟人圈,增強了親情圈,實現了小區資源力量由“散”到“聚”、治理能力由“弱”到“強”、黨群關系由“疏”到“親”的轉變。
“我是黨員我亮相、我承諾、我踐諾,一個黨員一面旗”,在離石區泰化龍鳳苑小區院內的墻壁上,黨員的承諾格外醒目。“黨員就是為人民服務,在我心里,群眾的事就是大事,我們要努力讓居民群眾有幸福感歸屬感。”陶治亮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小區黨支部建立了《麗景街社區泰化龍鳳苑》微信群,小區居民紛紛主動加入,人數達到二百八十余人,推動小區內實現了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的基層治理新局面。
陶治亮在走訪中得知,小區多次出現居民快遞丟失的情況,讓居民很鬧心。原因是當居民不能及時簽收快遞時,快遞員便將快遞放置在院內快遞屋,快遞屋常年無人管理,造成快遞丟失。得知這一情況后,陶治亮一邊積極主動地向離石區蓮花街道辦申請為小區配備智能快遞柜,一邊和物業進行協商選址,前后一個月的時間,終于協商解決。
“只有切實了解并解決了百姓生活中的‘小事’,才能真正貼近百姓的心,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好這些‘小事’,才能贏得群眾的滿意?!碧罩瘟量吹叫^內居民殘疾人的輪椅進出樓門要跨越臺階的困難,主動在每個單元的樓門外臺階處加裝了木質的無障礙通道,之后又在小區黨員學雷鋒志愿服務崗成員支持下,換成更加堅固耐用的混凝土無障礙通道。
在陶治亮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小區黨員和居民加入到學雷鋒志愿服務崗,成為小區的亮麗風景線。
新安小區
幸福加“碼”又提“速”
□ 本報記者 康桂芳
5月8日晚上7點多了,位于離石區新安大道新安小區的黨群服務中心二樓還亮著燈,小區黨支部書記張建峰已經一天沒有回家,正要出門就接到了網格員吳文斌打來的電話。“居民反映問題是好事??!這樣你先過來咱細聊。”掛掉電話,張建峰表現得既興奮又欣慰,她趕緊從包里拿出記事本。
位于離石區新安大道(原 209 國道)新安小區建于2018年,是由茂塔坪社區、西屬巴社區、縮縮嶺村3個村(社區)的移民回遷安置組成的安置小區,共6棟樓,安置拆遷村民298戶900余人。
2022年底,西屬巴街道黨工委落實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要求,基于新安小區3村移民的實際情況,由離石區選派機關干部擔任黨支部書記,有4名專職委員,下設4個黨小組,13名黨員中心戶。
致治之本,唯在得人。如何將三個村(區)渙散的村民團結起來,凝聚起來。為了增加居民之間的情感連接,小區黨支部創新性地組建紅色黨員、粉色巾幗、藍色維修、橙色文化等“彩色志愿”隊,全方位推進小區思想文化建設。
為了引導村民關心社會事務,積極參與到小區建設,小區黨支部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和建立“說事議事”機制。每月組織物業公司、單元長、網格員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共同解決小區治理難點。
“坐下來聊!反映了哪些問題?”張建峰非常利索翻開筆記本記錄。“總共四個問題,一個就是咱們樓棟標號牌不清楚,二是路燈照明問題……”吳文斌原是茂塔坪村村民,他笑著說“過去,縮縮嶺村搞什么活動,其他村的老頭老太太都偷偷參加,還有過去環境衛生差,自從成立了黨支部正在慢慢變好了!”
“張書記您來得正好,我得給您反映個事?!卑雮€多小時后張建峰走出服務中心準備回家,剛出門就聽到樓底自行車棚附近七嘴八舌地討論聲音非常熱烈。“車棚電動車充電速度太慢了!”“樓道里還有人停電動車呢,消防設施不齊全萬一著火那可不得了!”“沒事,大伙慢慢說!”張建峰停下腳步耐心聆聽大家的反饋并掏出筆記本一一記錄。
記者注意到在新安小區大門口的公示欄上,《新安小區黨支部解決的部分民生事實》一欄中,解決的民生事實清晰可見,“清理小區綠化帶雜草,安裝876米圍欄、對小區11個單元的單元門重新進行更換、對樓宇墻面掉皮部分1600平方米重新粉刷……
“村民到居民身份的轉換還需要一個過程,讓村民從被動轉向主動這個過程任重而道遠,但是現在我們已經看見了希望?!碧幚硗晔诸^的事情,晚上8點30分張建峰這才開著車回家,明天將召開小區五月份的聯席會。
本文來自【呂梁日報-呂梁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