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干部被“多頭領導”的現象值得重視(多頭領導會產生哪些問題)
文/李丁喬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工作,不僅任務繁重,而且責任艱巨,更重要的是,面臨著人手不足的問題。所以,在基層單位,普遍基層干部都是身兼多職,這樣一來,每名基層干部必然面臨被“多頭領導”。
可以毫不夸張地講,有的基層干部所承擔的業務工作被兩名到三名領導干部所領導,應該說,這是基層工作的普遍現狀。打個比方,小A手頭上承擔著本單位的宣傳、黨建、團委、婦聯、人大等工作,如果這些業務工作在班子成員分工中被分派給多個領導牽頭負責,那么小A手頭的業務工作就要對多個領導負責。雖說基層單位的所有工作都是“分工不分家”,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面臨著種種弊端。
基層工作事多人少,特別是對下要聯系服務群眾,對上要承擔主管部門業務工作,所以基層干部被“多頭領導”在很多人看來,都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如此一來,不管是人事管理,還是工作推動,都面臨著諸多現實問題。比如,在工作中,領導之間如果溝通不夠或者溝通不暢,那么彼此就不會顧及彼此,所有的任務壓力都會集中到被“多頭領導”的干部身上,為了趕任務、趕進度,干部不得不在工作質量上打折扣。再比如,在身兼多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有的工作做得好、有的工作做得不夠好、有的工作做得有些差勁的時候,不同的分管領導就會考慮到自身分管業務工作實際,對被分管的干部打出不同的考評分數。當然,對干部而言,任何領導安排的工作都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絲毫不敢懈怠,哪怕是遇到急難險重任務的時候,也不敢輕易分出孰輕孰重、孰緩孰急,夾在中間非常難受,關鍵是即便“5 2”“白加黑”也不一定把工作做得完,更遑論提高工作成色。所以,基層干部被“多頭領導”的現象值得重視。
其實,在基層單位,不管是領導分工,還是向干部分派業務,都是對管理能力的嚴峻考驗,人手越少、事情越多,就越是考驗管理的科學系、規范性、高效性。打破基層干部被“多頭領導”的現狀也不是不可能,只要以業務股室為單位,將對人的管理轉變為對股室的管理,既可以防止隨意性地給干部分派任務,又可以厘清股室和干部承擔的職能職責。如果無法破解干部被“多頭領導”的現象,那么就需要領導之間多溝通、多協調,遇到急難險重任務時,可以抽調力量集中攻堅,要放得下架子,該“上陣”的時候必須親自出馬,多當“實戰員”,少當“二傳手”,既要考慮干部承擔的實際業務量和困難程度,也要從全局大局出發考慮全盤工作。評價考核干部要出于公心,綜合評價干部承擔的業務量,重點突出實績實效,不能輕易以“一票否決”的方式對干部全盤否定。
人心齊,泰山移。正是因為人少事多,多以才更需要統籌協調、齊心協力,所以才需要更加科學、更加高效、更加規范的人事管理。破解基層干部被“多頭領導”的問題需要不斷探索,這個過程中,需要基層單位盡量理順職責和分工,更需要相互配合、團結協作,為共同的目標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