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里鎮:實施“五大工程” 助推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新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破解當前“三農”問題的金鑰匙,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有效途徑。鄉村振興,難在堅持,貴在實干。安里鎮黨委堅持系統發力、一線跟進,強化黨建引領,實施“五大工程”,譜寫安里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以組織振興為保障,實施旗幟工程。以“弘揚建黨精神 紅旗更加鮮紅”活動為契機,緊扣“五強五優”農村基層黨組織創建百日提升專項行動,分類推動薄弱村達標提升、一般村改造提升、富裕村提質提升,建強陣地服務于民。實施“三個三”支部工作法,強力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以“政治過硬、紀律過硬、工作過硬”推進作風提優,以“嚴格方法步驟、嚴格標準要求、嚴格督導把關”實現精細管理,以“落實班子成員一崗雙責、落實支部書記主體責任、落實服務群眾第一職責”強化責任擔當,抓好班子服務于民。創新實施農村黨員分類管理模式,采用“靶向式、雙向式、定崗式、關愛式、對接式”精準分類,將組織觸角延伸至每一位黨員,充分發揮模范先鋒作用,積極主動爭先創優,優化隊伍服務于民。真正讓每一個黨組織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心骨”,讓所有黨員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投身鄉村振興的“主戰場”。
以產業振興為重點,實施示范工程。堅持走好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之路,按照“東藥西果、南椒北糧、中部設施”布局,唱響安里“劉卓手工掛面”“清香翠玉香瓜”“鄉巴佬雞蛋”“七彩圣女果”“普羅旺斯西紅柿”等品牌對外“知名曲”。立足資源稟賦,加強統籌謀劃,依托鎮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延伸拓展產業鏈條,推進農產品品牌打造與鄉村旅游、生態建設等深度融合。建成安里萬畝光伏農業蔬菜基地、萬畝設施農業瓜果基地、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基地、萬畝高標準優質小麥基地,走出鄉村振興的安里特色之路。
以人才振興為支撐,實施能人工程。用好現有人才,發揮能人效應,建立農村人才庫。發掘鎮村組干部自身優勢,堅持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相結合,鼓勵村干部參加職業教育,補短強弱,不斷壯大“前沿作戰部”。培育未來人來,精準培養一批在種養、加工、建設、科技、電商等方面有特長的農村土專家,對表現優秀的鄉土人才,作為黨員培優對象,納入后備干部,為村兩委輸送“新鮮血液”。招攬四海人才,依托創業中心和人才驛站,優化人才服務“軟環境”,著力打造人才“強磁場”,動員在外人士回鄉安居創業,招攬四海良才來安干事創業,為鄉村振興凝聚“人才力量”。
以文化振興為靈魂,實施固本工程。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塑形”是外在,“鑄魂”是內在,“文化”就是鄉村振興的魂。安里鎮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建書屋、十星級文明戶評選、“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及各類典型評選等方式,多管齊下,夯實文化根基,提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人效果。通過良好家風改變民風、促進村風、改善社風,讓尊老愛幼、勤儉持家、守望相助、愛家愛村愛國的優良傳統蔚然成風,為鄉村振興提供道德滋養和精神支撐。
以生態振興為基礎,實施宜居工程。良好生態是鄉村振興的支撐點,是推動“綠水青山”發展的關鍵。安里鎮聚焦常態化、長效化、精細化管理,提出“131133”工作思路,以美麗鎮街為節點,以亮化3條主干道路建設為骨架,以打造安里東大門為重點,以13個美麗鄉村為依托,補齊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3項短板,建立“環境衛士”監督機制,推廣“紅旗黃牌”評比制度,全面改善提升人居環境。壓實責任“聚力量”,健全機制“促長效”,積極踐行“兩山”理念,倡導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真正把安里打造成“天藍、水清、山綠”的生態宜居之鎮,為鄉村振興注入生態之美。(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