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紅石榴”黨建品牌引領推進“五個好”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尉犁縣阿克蘇普鄉英巴格村聚焦“五個好”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創建,以“紅石榴”黨建品牌為載體,推動黨支部成為宣傳黨的政策、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堅持依法治村,提升治理能力。一是建立溯源化解體系,依法化解矛盾糾紛。組建“三官一律”矛盾調解隊伍,采取“一站一室一廳”服務模式,運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多元化解矛盾糾紛調處機制,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詢干預等服務。有效解決矛盾糾紛52件,做到矛盾糾紛早發現、早化解。二是深化“全民積分”,提升依法自我管理能力。以“五色存折積分法”為依托,全覆蓋推行“積分 村規民約”運行機制,將群眾的各項文明行為以具體分值的形式存進“銀行”,有針對性地制定積分標準,在制定共性積分項目的同時,突出個性積分項目。截至目前,500余人次兌現積分30000余分,有效激發了群眾參與基層治理內生動力。
堅持凝心聚力,優化服務水平。一是打造黨員微陣地,激活服務群眾紅細胞。依托“156紅石榴微陣地”,組織群眾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四個白皮書學習、召開村民議事會,根據群眾需求開展黨員志愿服務、唱紅歌、惠民政策宣講、文體娛樂等活動,利用微陣地解決群眾困難訴求300余件,化解矛盾糾紛40起,采納有效建議10余條,“黨員微陣地”成為服務群眾最強磁場。二是探索服務新載體,凝聚人心提升戰斗力。優化“9 3”惠民政策,依托卓源馕農民專業合作社搭建“紅石榴幸福食堂”“養老托幼”服務中心,設置音樂室、圖書室、兒童之家等6大功能室,深入做好“一老一小”精細化服務,有效激發各族群眾全心向黨、感恩前行的向心力。
堅持文化引領,促進文明進步。一是深化文化潤疆工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造“贊鴿”、踩高蹺文藝小分隊,精心創作《黨中央的政策好》《兩村隊歌》《天下羊肉尉犁香》《天山兒女》等一批精品文藝節目,借助村民議事廳、文化小院、清風人家等宣傳場所,開展送文化、送思想、送溫暖等活動120余場次,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喚醒農村新面貌。以美麗鄉村、美麗庭院建設為抓手,大力實行“三區分離”行動,利用縣環衛處發放的環衛設備,成立億源保潔公司,開展鄉村公共區域美化、綠化、凈化以及污水處理等各類服務,引導各族群眾崇尚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堅持產業帶動,助推鄉村發展。一是產業發展促增收。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優勢、組織優勢,領辦順源、旺源肉鴿肉牛養殖合作社,通過“公司 合作社 農戶”模式,吸納150余戶群眾進合作社,將集體利益與群眾利益緊緊“綁”在一起,年底分紅,實現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牧民群眾收入雙重效益。二是產業發展促就業。黨支部領辦的順源、旺源合作社為25名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實現就近就地就業。黨支部領辦的卓源馕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群眾提供“就業 學習”平臺,解決12名大齡婦女實現穩定就業。產業的發展將群眾緊緊聚集在黨組織周圍,實現“解決就業致富”和“極大凝聚人心”雙贏目標。
堅持黨建引領,夯實基層基礎。一是強化村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創新“153”工作機制,以1個黨委為統領,5個黨支部共同發力,充分發揮黨群服務中心、維穩綜治中心、農村發展中心3個中心作用,形成第一書記牽頭抓、村黨組織書記具體抓、各支委協助抓的運行模式,凝聚鄉村治理強大合力。二是細化黨組織服務細胞。構建“村黨委 網格黨支部 黨員中心戶”三級組織架構,成立5個網格黨支部,配備20名網格員,整合村級各支部力量,建立網格服務工作站,通過網格上報、派單處理、限時化解三項流程,第一時間將群眾關注的問題化解在網格內,將基層黨建工作的觸角向網格延伸,夯實黨組織戰斗堡壘。
信息來源: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