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志愿者協會:為民服務辦實事,社區志愿譜新篇(廣州志愿者服務隊)
廣州市志愿者協會(原廣州市義務工作者聯合會,簡稱“廣志協”)成立于2002年10月,是廣州市民政局主管的5A級公益性社會團體,廣州市首批品牌社會組織,2018年被評選為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的“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稱號。
廣志協堅持“專業引領、社區為本、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服務宗旨,積極發揮樞紐作用及平臺優勢,凝聚全社會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依托廣州公益時間志愿服務平臺,每年服務社區居民超過200萬人,貢獻志愿服務時數超過1300萬小時,致力推動廣州市社區志愿服務的高質量發展,為社區困境群體提供長效幫扶。
堅持黨建引領,積極發揮志愿服務組織樞紐和示范帶動作用。廣志協積極引導志愿服務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志愿者,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聯動32個單位黨支部,實現優勢互補,促進黨建和志愿服務優秀經驗的交流,激發黨建活力、推動共同實現“黨建強、服務優”。
2018年起,廣志協每年都會通過線上征集、活動講述、社區宣講等方式,與優秀的黨員志愿者代表攜手開展“黨員志愿服務好故事”活動,廣泛宣傳黨員服務群眾的先進事跡。2021年,廣志協為“好故事”傳播開通了“云渠道”,330萬人在線收看了“奮斗追夢路,志愿新征程”廣州市黨員志愿服務百場直播,活動邀請到民政、文旅、退役軍人等黨員志愿服務代表,展現不同專業領域、服務行業的黨員志愿服務風采。
搭建養老服務綜合平臺,不斷推動社區互助養老模式。歷年來,廣志協不斷深化平臺建設,拓展社區志愿服務陣地,建立起縱橫聯動的社區志愿服務網絡,縱向鞏固“市—區—街(鎮)—社區”四級社區志愿服務站點,橫向拓展社區志愿服務范圍,聯動起企業、學校、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多個主體,從搭建樞紐平臺匯聚各類志愿服務資源,到依托廣州“公益時間”建立起覆蓋線上線下的養老志愿服務綜合平臺,推廣社區互助養老模式。
2012年,廣志協開始實施“社工 志愿者”聯動機制,依托全市各鎮(街)社工服務站作為主要陣地,引導社工服務站培育和發展社區志愿者及志愿服務團隊,并通過項目合作的形式,推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落地社區。
自2019年8月起,在廣州市民政局的指導下,廣志協開始運營廣州“公益時間”,探索建立起集志愿服務組織管理、養老服務供需對接、信息記錄儲蓄管理及志愿服務激勵展示功能為一體的養老志愿服務綜合平臺,以困境長者為主要服務對象,激勵有能力、有意愿的老年人參與養老志愿服務,通過完善“群眾點單—平臺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服務模式,變“人找服務”為“服務找人”,為近3000名長者實現定制化“微心愿”點單服務。此外,社工服務站、養老企業、物業公司等資源在平臺交互融合,打造出豐富多樣的養老志愿服務“場景”。目前,平臺累計上線專業助老服務資源848份,注冊志愿者達28萬余人、初老志愿者超3.2萬人,累計發布養老志愿活動14277個,參與養老服務志愿者超16.8萬人次,惠及長者超325萬人次。
聚焦“一老一小”,深化七大品牌項目動態響應社區所需。廣志協精準定位社區服務需求,回應群眾關切問題,從承接政府購買服務聚焦空巢長者服務,到拓展鏈接社會資源動態回應“一老一小”等社區特殊困難群體需要,不斷更新志愿服務內容,擦亮志愿服務品牌項目。
2009年,廣志協開始承接首個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項目“空巢老人介入服務”項目,把服務對象更多聚焦于社區的獨居空巢長者,為他們提供電訪關懷、上門探訪等常態化的志愿服務。
隨著特殊困難群體服務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廣志協不斷優化項目設計,從困難群體的心理支持、飲食關懷、生活照顧,到社區志愿服務組織的人員培訓、組織幫扶、服務支持等方面,持續更新和深化服務內容。先后策劃打造“長者心聲熱線”“金秋送暖,義心傳城”“耆望成真”“愛心待餐”“青苗計劃”“志愿向黨”“家社童行”共七大品牌志愿服務項目,各品牌項目平均年限已達9.5年,累計撬動慈善資金及資源折合人民幣984萬元,精準服務困境長者、困境兒童等超62萬人次。其中,“長者心聲熱線”“金秋送暖”志愿服務項目分別于2019年、2020年被評為全國宣傳推選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項目;“愛心待餐”“青苗計劃”分別于2018年、2022年被評為廣東省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的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撰文】尚黎陽 錢明雅
【作者】
廣東民政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