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打造全國社會綜合治理的“龐村樣板”
在不久前閉幕的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表彰大會上,河南省洛陽市伊濱區龐村鎮黨委、鎮人民政府,榮獲2013至2016年度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龐村鎮黨委、鎮政府是此次該省唯一一個獲得該項榮譽的鄉鎮單位。
當前,農村社會治理領域新老問題交織在一起,對農村社會發展形成了新的困擾和挑戰。
面對這一普遍問題,龐村鎮黨委、鎮政府不斷創新社會治理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方法手段,堅持從源頭治理,堅持把社會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堅持將矛盾化解在基層,重點依托抓干部教育、抓民風提升、抓為民服務、抓村務公開四個“抓手”,建立“民調員”“信息員”“專家調解員”三支隊伍,建立“零上訪村創評機制”“金牌調解員評選機制”“疑難案件分析研判機制”三項機制,打造了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433”工作模式,實現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百姓安全感、滿意度明顯提升。
今年6月,河南省洛陽市召開現場會全市推廣“龐村經驗”,認為“龐村經驗”是具有鮮明特色的基層群眾工作方法,是符合形勢發展和時代要求的工作創新,是做好基層群眾工作、化解矛盾糾紛的鮮活教材,并以“龐村經驗”為樣板,推動洛陽全市信訪穩定工作提水平、上臺階。
創新理念思路,夯實堡壘挑重擔
社會治理涉及人民安居樂業,關乎國家長治久安,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法治化。
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龐村鎮創新理念,把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作為根本,從源頭治理上下功夫,夯實堡壘基礎,彰顯黨員先進性,以勇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重擔。
成立了大黨建辦公室,把相關職能部門職責人員合并,形成了班子成員主抓、各支部書記各負其責、各村組織委員具體負責的格局。
堅持每月召開鎮村組三級干部會議、每月各村召開黨員大會、每周召開一次機關干部學習會,開展黨性和業務能力教育,提高干事創業積極性,隊伍素質得到很好提升。
以公開承諾為民辦實事為抓手,以群眾監督倒逼干部創業;著眼取信于民,重點抓好村務公開。每月5日,各村村務公開欄都將涉及村級重大事務和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進行張貼公示。
龐村鎮是全國聞名的鋼制家具產銷基地,現有各類工業企業400余家,銷售份額占全國同類市場的60%以上。針對這一情況,該鎮專門建立“兩新”組織黨群活動中心,對“兩新”組織尤其是在外流動黨員建立駐外支部,實行雙登記、雙培訓、雙活動、雙幫扶、雙考評“五雙”管理,通過龐村黨建管理系統等新平臺,穩固了對社會新經濟體與新興社會階層的凝聚和管控。
一系列舉措之下,確保了黨政干部隊伍全面過硬。去年,該鎮沒有一封反映干部問題的告狀信,沒有一個干部受到黨政紀處理。
創新體質機制,激發熱情開新局
好的機制,能夠激發廣大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推動實現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對此,龐村鎮從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出發,建立了疑難案件分析研判機制;從激發綜治工作隊伍干事熱情出發,建立“金牌調解員”評選機制;從凝聚基層干部智慧出發,建立了“零上訪”村創評機制,最終確立了制度在矛盾化解過程中的根本地位。
該鎮每周一都會召開重大疑難矛盾糾紛和信訪案件分析研判會議,由鎮主要領導主持,包村、包案班子成員和包村干部、涉及村、單位負責人參加。通過分析、研判,找出問題焦點,拿出解決辦法。
探索形成信息員排查、民調員化解、專家組成員調解的“三員”配合“作戰”模式,第一時間發現和收集不穩定因素,做到矛盾提前排查、提前上報、提前介入。
開展“零上訪村”創建工作,每月召開零上訪村講評會,總結一個月的信訪工作,分享化解矛盾的具體案例和經驗辦法,并通過激勵機制調動各方解決疑難糾紛的積極性。
2013年以來,龐村鎮信訪總量連年下降,創造了連續7個月“零上訪”紀錄,去年該鎮14個行政村中的12個實現了“零上訪”。
創新方法手段,德潤人心化民風
時下,一場以“感動龐村·道德之星”為主題的評選活動正在龐村如火如荼地進行。
這已是龐村鎮第五次舉辦這樣的活動。截至目前,全鎮已有400余名孝老愛親模范、致富思源模范、愛崗敬業模范、優秀員工、美德少年受到表彰。
為將社會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近年來,龐村鎮黨委、鎮政府把改善民風作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起點,培育民俗,引導群眾形成以理性態度追求更高層次利益的發展胸懷,切實改良基層矛盾發酵土壤。
通過抓道德模范評選、“十星級文明戶”評選、“道德文明村”評選、“好黨員”評選、“好家風”評選等一系列活動和“鄉村青少年宮”“道德講堂”等載體,使民風提升更加具體。尤其是把評選活動的整個過程作為宣傳教育的重要環節,從每年三月開評,到十月份頒獎,從群眾自薦到村民村組評選再到全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評選、本鎮報紙公示和微信評選,每個流程都注入宣傳元素,使評選過程成為一個宣傳好人好事、弘揚正能量教育群眾的過程,民風民俗發生了潛移默化,在群眾中形成了人人當模范,人人講道德、講奉獻的氛圍,和諧文明成為民風的主流文化。
2013年以來,該鎮各村群眾積極響應號召,并自籌資約1億元,硬化鎮村道路56公里、整修排水渠32公里,建成道德法治廣場5個,安裝路燈320盞,新安裝攝像頭370個,居住環境不斷改善。2016年至今,全鎮沒有一起涉黑案件或尋釁滋事案件發生,公眾安全感大幅提升。連續跨入全省百強鄉鎮行列,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河南省文明村鎮”。
以繡花功夫打通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龐村鎮實現了將矛盾及時、就地、依法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的目標,走出了一條具有復制價值的基層發展之路,實現了讓老百姓生活更安全、更美好、更幸福的目標。(記者田宜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