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新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以黨建引領全面提升路況管理水平(陽新縣公路局路政管理大隊)
11月7日,在省356陽新縣排市至星潭段路面修復養護路段,機器轟鳴聲隆隆,拖運瀝青車輛、工程輾壓機車來往穿梭,工人正忙著攤鋪瀝青。
“我們以精細化養護管理年為指引,緊盯國評核心指標,全力抓好公路日常養護,全面提升路況水平,確保國省干線公路路面狀況指數高于全省平均水,力爭在省檢考核中進入全省第一方陣。”陽新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張炳干說。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中心立足加快項目建設,圍繞黨建引領,著力增強公路事業發展活力,努力在交通發展中當好開路先鋒。著力促進重點任務完成;突出養護優先,著力提升公路路況質量水平。
今年來,中心黨員干部帶頭,實施路基、路肩整修、綠化修建、路面裂縫處理,以點帶面,進一步推行公路精細化、規范化養護,提高日常管養和服務水平。強化監督,讓群眾成為示范路創建的“閱卷人”創建成效好不好,群眾說了算。
設置黨員公示牌,公布創建隊伍情況和創建標準,深化養護日常考核評價機制,實行“每月一檢查,一月一考評,一月一獎懲”,充分激活職工的主觀能動性;認真做好路面保潔工作,加強沿線交安設施的隱患排查,發現問題及時修復。
為高標準的完成路面養護工作,中心采用“四新技術”,一是路面微裂再生技術施工、二是橋梁預防性養護、三是新型橋梁伸縮縫、四是養護機械化,同時加強路面的預防性養護,采用微表處、注漿加固等新技術,延長公路生命周期,降低生命周期成本。
針對境內國道G106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使用多年后,現主要存在橫向裂縫、縱向裂縫及網狀裂縫和唧漿等病害,且大部分板塊出現錯臺、斷角、破碎、龜裂、沉陷類等病害,陽新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采用國內領先的水泥路面微裂均質化再生技術工藝和細粒式改性瀝青砼施工處治方案,自我加壓,全面提升公路修復和養護管理水平。
近年來,中心先后對三溪一橋、三溪二橋、港下垅一橋、港下垅二橋、界首小橋等10座橋梁實施橋梁預防性養護工藝。以正確的預防性養護措施,使其恢復原有的性能及使用功能,從而達到橋梁使用壽命,提高橋梁美觀性。
隨著各類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在公路養護生產中的推廣應用,有效破解了公路養護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技術瓶頸,為養護工人減輕了工作強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提高了路況的整體形象。
為改善公路沿線環境,提升公路沿線形象和服務質量,中心完成了河賽、老渡口、黃楓公路服務區和木港、率州交通廁所的建設,并投入使用,大大增強了人民群眾出行的舒適感。同時,探索創新“公路 ”模式,將旅游、休閑、觀光、服務等產業與公路建設深度融合,打造停車服務區、公路驛站、自行車道等沿線服務設施,全力提升公路服務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暢、安、舒、美”的出行環境。(來源:陽新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李成效 羅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