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推進網格化基層治理工作(黨建引領推進網格化基層治理工作通報)
網格化管理是大數據時代與治理現代化的剛性需求,是城市社會發展整體化布局的綜合把控,也是區域黨建基礎與黨建特色的合理統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創新社會治理體制,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伴隨著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愈發明朗的發展趨勢,網格化管理服務模型應運而生。因其格塊化管理聚點成面、在數據信息收集方面潛藏巨大優勢,有助于統籌管理、優化服務。
黨的領導是加強和改進基層網格化治理的根本保證。推動網格化治理的實踐探索已經進入“深水區”,但是網格“林立”“流于形式”、力量分散、多頭對接等問題比較突出。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有序統籌整合各部門各方面資源力量,堅持網格“塑形”與黨建“鑄魂”雙管齊下,以黨的組織體系優化網格治理體系,充分調動居民廣泛參與社區自治的積極性,真正將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著力破除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的現象,著力打造邊界清晰、覆蓋全面、聯動協作的網格體系,穩穩托住基層社會治理的“底盤”。一是進一步加強長效機制建設,把網格化管理納入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改進基層干部隊伍作風、推行村民自治等工作中,從根本上破解基層網格化管理諸多難題。二是鼓勵基層因地制宜創新模式。不搞“一刀切”,不強制“面面俱到”,有針對性地引導基層從法制宣傳、平安創建、便民服務、化解矛盾、村民自治等方面選準工作切入點,夯實網格化管理的工作基礎,實現群眾與政府的良性互動,更大程度地激發群眾自覺配合和參與的熱情。三是進一步加強教育管理,進一步健全完善科學的考核激勵和獎懲機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基層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四是積極有序推進信息化管理,及時動態掌握和推進工作進展。
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路徑探索,建立管根本、利長遠、重實效的長效機制。按照“便于管理、便于集中、便于服務”的原則,依據社區所轄范圍、居住人口、治安狀況、工作難易、基礎好壞等情況,將轄區社區劃分成若干個網格單元,成立相應黨小組,要根據黨員分布情況完善網格黨組織覆蓋面積,讓黨的組織建設密布基層,便于社區黨組織利用、組織人力優勢,準確把握居民關切點。同時,注重謀劃特色網格黨支部,可采取單獨組建、行業聯建、區域統建、樓宇共建、掛靠管理等方式,把“兩新”黨組織納入社區網絡化管理,形成了縱橫到邊、覆蓋全面、功能互補的網格化黨組織體系,注重網格內各類黨組織的幫帶效應,選派黨建指導員互動交流,構建相互銜接、聯動共治的網格黨組織集群。一是完善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居民信息臺賬,實現基層治理由粗放式向精細化的轉變;二是依托黨員干部工作重心下移,合理分配人力資源,實現工作重點從管理向向服務向的轉變;三是充分利用駐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等聯盟單位職能、行業優勢,實現工作資源由條條為主向條塊結合的轉變;四是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廣泛搜集社情民意,實現工作決策從經驗型向民主型、科學型轉變;五是引導拓展黨建工作參與主體,將黨建工作對象從組織內部轉向基層群眾,將黨建工作重心向黨組織和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延伸,實現工作格局從相對封閉轉向更為開放。
深耕小網格,扎實推進城市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智慧化賦能,讓“小網格”更好發揮治理“大效能”。在推進社會治理重心下移的過程中,必須認識到,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的目標是一致的、途徑是統一的。要厘清城市社區職責事項,繼續推動資源下沉、完善服務設施,強化網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撐,提高社區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水平。一是要推選政治上過硬、服務本領強、群眾信得過的老黨員、小組長等擔任微網格員,構建鄉村治理基本格局,實現“網中有黨、格中有員、人在格上、善治為民”。二是進一步拓寬聯系選民渠道,凝聚為民先鋒力量,形成“群眾提事、網格聽事、代表議事、組織辦事”工作閉環。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了解群眾需求,積極開展“代表進網格、為民辦實事”實踐活動,統籌抓好森林防滅火、矛盾糾紛調解、基層社會治理各項工作,努力實現干部齊治、代表共治、村民自治的基層治理新藍圖。三是實現劃小社區、劃多陣地、劃短距離、劃清底數、劃全功能、劃明責任、劃活資源、劃實考核。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強的責任擔當、更大的工作力度,高水平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