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魚縣魚岳鎮東街社區黨總支書記黃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和美社區共建共享
來源:【咸寧新聞網】
本報記者 王麒 通訊員 阮班超 杜曉慧
掌上咸寧報道
近日,走進魚岳鎮東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只見不少居民正在活動室內活動,歡聲笑語不斷,十分熱鬧。
“中心內設有健身活動室、衛生服務站、愛心書屋、志愿服務站、幸福食堂等多種功能區,可以滿足居民們不同的需求,如今,這里已經成為附近居民的活動聚集地。”黃雄笑著說。
黃雄從事社區工作已有11年,于2020年4月擔任嘉魚縣魚岳鎮東街社區黨總支書記,多年的社區工作經歷使得他的社區治理經驗十分豐富。在任職期間,東街社區先后榮獲“嘉魚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咸寧市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全省百佳社區居民委員會”等榮譽稱號。
“我的工作理念就是‘解決治理難題,建設品質社區’。”黃雄說,小區居民的瑣事、難事、煩心事就是社區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要把這些事情解決好,讓社區居民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據了解,黃雄自2013年6月進入社區工作以來,累計入戶走訪萬余戶,了解并記錄小區居民想法意見1000余條,協助小區居民調解矛盾1900余件,上門幫扶和慰問困難群體、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1700余次。
“宜居的社區環境可以極大地提升轄區居民的幸福感,所以我們致力于不斷提高社區人居環境質量。”黃雄介紹,東街社區對6個(片區)老舊小區進行改造,落實改造排水、路面硬化、小區照明、增設停車位、綠化升級等項目,持續提升小區環境,讓曾經的老舊小區脫胎換骨,重新煥發出活力,也讓小區居民的幸福感“原地升級”。
同時,東街社區黨總支通過建強15個網格(小區)黨支部、強化黨建引領,使小區治理邁上新臺階。目前,有8個小區以黨建引領為統攬、以基層治理為依托、以創建“紅色物業”為抓手,通過組織“圓桌會議”,選舉產生業委會、樓棟長、黨員中心戶等自管成員,以“星空夜話”、上門走訪等形式收取物業資金,用于小區環境優化和居民生活服務。構建起“黨支部 業委會 黨員中心戶”的服務架構,有效推動物業管理與探索基層黨建工作深度融合。
“除此之外,我們還在探索構建‘黨建 社區 公司’基層融合治理模式。”黃雄說,2023年2月,社區牽頭成立“幫萬嘉”社區服務有限公司,承接小區物業服務,采取“預算制”模式,以親民價格提供優質物業服務,落實小區“兩保一維”,完善各類基礎設施維護,協調處理居民矛盾糾紛協調等工作。該公司成立后,按照“預算管理、分期化解、市場運作、惠民反哺”的經營模式,已將轄區內4個小區823戶納入公司統一物業化管理。為促進商居融合,2024年初,東街社區還組建了“社商聯盟”,吸納轄區20余家單位、企業、商戶,凝聚聯盟成員單位的強大合力,開展了多項商企共建活動,不僅豐富了社區居民的生活,也讓商戶、企業參與到了社區基層治理中來。
“快遞員、外賣員等新就業群體也是社區服務的對象,通過‘紅色驛站’這一陣地,社區積極引導他們融入城市基層治理中。”黃雄說。
在黃雄的帶領下,東街社區整合社區資源建設了15個“紅色驛站”,新就業群體在其中可享受到多種服務,做到了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能喝水、累能歇腳,實現了“社區服務”走上街面。
與此同時,黃雄還不斷加強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以多樣的文化生活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世界,包括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依托,組織居民建立社區文藝隊伍6支、小區志愿服務隊17支;以小區文化活動為抓手,以小區居民需求為導向,促進小區居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不斷提高小區居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增強小區居民的歸屬感,讓小區居民從“被動服務”到“主動治理”,成為小區治理的“主角”。據悉,今年以來,東街社區已開展“我們的節日”活動13場、各類宣講活動進小區21場、特色黨員活動7期,開辦希望家園暑期班(30天),受益居民達5000余人次。
“接下來我們會持續完善相關機制,不斷提高管理水平,進一步推動黨建引領、多元參與、協同共治的服務治理新格局的形成,最終達到共治共享。”黃雄表示。
責編:王苒宇
本文來自【咸寧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