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設貫穿基層黨建的基本邏輯(制度建設貫穿基層黨建的基本邏輯是)
向嘉晨
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制度建設猶如貫穿其中的筋脈,發揮著推動、壯大、維系、保障的關鍵作用。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將制度建設貫穿基層黨建工作全過程,既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目標邏輯體現,也是推進黨的基層組織規范化運行的功能邏輯表達,更是從“制”向“治”的效能轉化邏輯旨歸。
目標邏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制度治黨是我們黨自我建設的成功經驗,黨對制度建設的全局性認識一以貫之。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化對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的認識,將制度建設貫穿于黨的各項建設之中,以有效銜接、相互配合的制度體系保障黨的各項建設整體發力、共同作用,不斷開創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局面。實踐中,基層黨建工作往往面臨著對象的多元性、事務的基礎性、環境的復雜性等多重特點?;鶎狱h組織和黨員干部開展黨建工作時,面對復雜的社會關系網絡,要展現出面對不同社會環境和社會群體的適應能力,既要滿足群眾生活和實際需求,還要履職盡責確保各項基礎性工作的整合協調、信息互聯與高效運作。這些工作特性必須依靠制度建設的內在規定性、穿透性和全面性加以保障。因此,加強基層黨建工作制度建設,使基層黨建制度既鏈接全面從嚴治黨大局的“天線”,也對接基層黨建工作具體實踐的“地氣”,能夠為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提供制度保障和穩固動力,引導全面從嚴治黨在制度化的軌道上向縱深推進。
功能邏輯:保障黨的基層組織規范化運行。在基層黨建工作中,通過發揮制度建設貫穿始終的規范引領力和規范制約力來不斷夯實黨的堅強戰斗堡壘基礎,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是推進黨的基層組織規范化運行的功能邏輯表達。一方面,制度的規范引領力強調利用穩定的規范化預期來影響黨組織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這種可預期性有助于黨組織和黨員有針對性的作出合理決策,為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提供明確的行為準則。例如,基層環節的議事決策往往面對的事務、對象和環境更為復雜,通過制定簡便易行又行之有效的議事規則,能夠指引并保障基層黨組織事務討論決策的程序化和規范化。另一方面,制度的規范制約力是保證黨組織和黨員在開展基層黨建工作中應當有所為或有所不為的剛性保障,即使已經發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得到更加深入有效的解決,又有效防范新的矛盾和問題滋生蔓延、有效防范已經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反彈復發。
效能邏輯:從“制”向“治”的效能轉化。制度優勢并非不證自明,最終要以實踐中是否能夠轉化為治理效能作為結果呈現。在基層黨建工作中,制度創設并非最終目的,實現從“制”向“治”的效能轉化,有效發揮制度在基層治理的內在優勢才是制度建設的旨歸。具體而言,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可分別從兩種維度予以呈現:一是靜態維度,即把制度所處的環境和所約束的群體穩定化,進而考察制度自身的規則是否得到具體落實。在靜態視角下,制度的可執行性是制度優勢向治理效能轉化的基本要求。例如,有的制度在設定具體行為標準時,僅提出“禁止”“反對”“不準”等條文,但缺乏實際可操作性的量化標準和細化程序,容易導致制度執行力低下,從而影響制度效能發揮。二是動態維度,即納入時間因素,考量制度所處的環境和所約束群體的動態變化,考察制度規則對事物變化發展的可持續性作用。在動態視角下,制度的有效性是制度優勢向治理效能轉化的進一步要求,如果制度本身得到了貫徹執行,但并未引發治理對象和治理環境的優化,則制度也難以生成穩固效能。例如,有的基層黨組織在設計黨員學習考核制度時,僅注重學習的數量和考核的形式,缺少方式方法的創新以及與針對實踐環境發展變化的靈活性,久而久之容易導致制度執行的形式化、機械化現象。注重制度建設在靜態維度與動態維度之間的效能轉化關系,才能真正發揮制度建設的最大優勢,并將這種最大優勢最大限度地轉化為治理效能。
(作者系南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免責聲明:華聲在線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部分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發布,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在線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在線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