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舞大媽”有了黨支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黨建廣場舞主題)
00:00
黨建文化墻。
紅網時刻記者 萬牧昆 長沙報道
從治理轉向服務,靠什么來建立村民與黨組織聯系的紐帶?人們進出關門閉戶,黨組織如何把分散的居民凝聚起來?面對征拆,怎樣發揮黨組織堡壘作用,激發黨員戰斗力?
基層組織是黨執政的大廈之基。面對時代變化給基層組織建設提出的新課題,長沙高新區白馬街道持續推進黨建“三五工程”,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黨建推進項目建設、黨建服務民生保障,為街道高質量發展裝上了“紅色引擎”。
繪就一面紅旗 建好一個陣地
走進白馬村,只見“聚心樓”前,一塊塊繪聲繪色的“黨建文化宣傳陣地”頗為醒目。每塊黨建宣傳牌一個主題,圍繞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黨章黨規和黨的相關政策等內容,營造出濃厚的黨性教育特色氛圍。
為將黨建宣傳教育工作融入到群眾的日常生活中,白馬村結合現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多個黨小組陣地,定期舉行“三會一課”,討論當前工作,學習黨的理論政策,強化黨員凝聚力。同時,利用工作宣傳欄等多元渠道及時反映支部黨建工作動態與黨員成績,使之成為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支部動態的前沿陣地,進一步增強黨建工作的生機和活力。
多措并舉 做優黨建服務
黨建服務如何為黨組織聯系群眾,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黨群關系難題?白馬村列出了村民們的“需求清單”。
“把服務做優,從實際出發是重中之重。”白馬村黨支部書記潘鐵強說。為抓好黨員活動場所建設這一項黨組織建設基礎工程,白馬村依托“聚心樓”,規劃打造黨員活動室、黨建研究室等活動場所,充實了黨建報刊、雜志和書籍。定期開展“拔河比賽”“廣場舞”“唱紅歌”等主題活動,豐富居民業余生活,逐步提升居民群眾認同感、歸屬感,營造黨群一家、愛民親民的和諧氛圍。
黨建“提質聚力” 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我們村簽約倒房,前8個都是黨員!”潘鐵強說。
自常益長高鐵項目啟動以來,街道上下一心高效征拆,提前3天完成省政府部署的清表交地任務,在長沙涉拆3區(縣)中排名第一,創造出罕見的“白馬速度”!
為給高鐵建設爭取寶貴時間。防疫復工期間,黨員上門指導防疫工作,為高鐵建設筑牢“防控墻”,并將本地可用設備與工人信息整理成冊送上門,為施工單位提供“點菜”服務,有效解決“用工難”問題,幫助高鐵項目有序復工。同時,黨組織發揮黨員協力優勢,為項目建設提供“保姆式”服務,維護施工環境,協調各項矛盾,確保“零障礙”施工。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內容,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