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黨建引領 賦能鄉村振興——2023年武山縣抓黨建促進鄉村振興工作綜述
隆冬時節,走進武山縣渭河流域、大南河流域和美鄉村游人如織、歡聲笑語,蔬菜產業連村成片、集群成鏈,民主議事廳、法治廣場、“村情通報會”格外引人注目,這是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美麗畫卷的一個縮影。
2023年,武山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堅決扛牢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政治責任,以基層黨建基礎攻堅行動為抓手,持續優班子育隊伍、選干部聚人才、強組織增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
聚焦凝心鑄魂,匯聚鄉村振興思想共識
鄉村振興、思想先行。堅持全方位、大規模、立體式開展鄉村振興主題培訓,凝聚黨員干部群眾的思想共識,提升推動鄉村振興的實踐本領。
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作為黨員干部的“必修課”,通過專題培訓、集中輔導等形式,舉辦各類示范培訓班37期、培訓黨員干部6300多人次。實施鄉村振興主題培訓計劃,聚焦黨的建設、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課題,對涉農部門負責人、鄉村干部、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等進行全覆蓋培訓,組織開展交叉評查、外出觀摩活動5次,參與鄉村干部370多人次。堅持把干部教育抓在經常、融入日常,采取“村內練、鄉內比、縣內賽”的形式,深化“崗位練兵、擂臺比武”活動,通過述職演講、實地觀摩、互動交流等方式,舉辦各類活動930余場次,黨員干部思路視野、思想觀念、能力素質不斷提升。
強化政治擔當,壓實鄉村振興責任鏈條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堅持從全局上謀劃,關鍵處落子,把壓實責任、打牢基礎作為“先手棋”。
健全完善縣鄉村三級書記主抓,鄉村振興“五個專班”“十三個專責組”主推的責任體系,形成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執行有力的鄉村振興領導體制。研究制定《2023年黨建促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清單》,明確7個方面20項推進舉措,以清單化管理增強履責實效。強化示范帶動,嚴格落實包鄉促村機制,建立縣級領導“三包三聯”制度,26名縣級領導示范包抓鄉村振興、鄉村治理、鄉村建設等重點村122個,帶動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全覆蓋包村聯戶。堅持把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納入各級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和黨政班子績效考核,持續用好“五評十星、雙向量化”考核辦法,將考核結果與評先評優、干部任用、職級晉升相掛鉤,督促各級黨組織責任上肩、措施到位、工作提質。
突出能戰能干,建強鄉村振興骨干隊伍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黨建領航,為鄉村振興凝聚了源源不斷的奮進力量。
堅持力量向一線傾斜,持續用好“三廣三公三樹立”“五化五注重”選人用人機制,調整配備鄉鎮領導班子成員65名,提拔重用鄉村振興一線干部64名,解決60名干部夫妻雙方長期兩地分居問題,激勵干部在鄉村振興一線擔當作為。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制定駐村干部管理十三項措施,推行常態督查、季度考評、提級調度等機制,引導駐村工作隊員強組織、興產業、抓治理、優服務。深入實施“頭雁能力提升”工程,扎實開展村班子屆中分析研判,優化村班子76個、村干部118名,支持108名村干部提升學歷,招錄專業化管理村書記70名,開展“四個一批”行動,擇優儲備村黨組織書記后備人選688名,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
注重強基固本,筑牢鄉村振興一線堡壘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把大抓基層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堅持創先和整軟并舉,輸血和造血并行,建好建強基層黨組織。
深入實施基層黨建基礎攻堅行動,堅持抓兩頭帶中間,選樹標準化先進黨支部50個,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8個,探索推行村(社)陣地“三去一改”和“授旗掛牌”,維修改(擴)建陣地19個,筑牢引領鄉村振興的堅強戰斗堡壘。扎實推進村集體經濟倍增行動,投入銜接資金6900多萬元支持集體經濟發展,組建產業聯盟黨委8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9億元、村均31.7萬元,為1.05萬名群眾分紅42.5萬元,162個村投入389萬元改善村莊基礎設施和環境衛生,不斷增強黨組織組織力。實施“黨員培優提能”工程,鞏固拓展黨員分類管理成果,常態化落實“五雙”管理措施,引導黨員在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基層治理等工作中積極作為。
強化人才集聚,夯實鄉村振興智力支撐
人才興,則鄉村興。堅持把人才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和突破重點,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
建立縣級領導聯系人才制度,26名縣級領導聯系52名專家人才,常態化開展走訪慰問、談心談話,及時解決醫療保健、家屬就業、子女上學等問題。深化東西部協作干部人才交流,與寶坻區互派干部人才108名,選派243名干部人才到天津等地開展學習培訓。緊盯行業人才需求,為教育衛生等行業領域引進急需緊缺人才68名。深入開展“百名專技人才下基層促鄉村振興”活動,選派100名專業技術人才深入鄉村助推產業發展,17名城區骨干教師、137名縣級醫療機構優秀醫師到鄉村開展支教和定點醫療服務。注重培養“田秀才”“土專家”,在全市率先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分級分類評價,評價定級農村實用人才526名,舉辦各類人才培訓班67期、培訓6600多人次,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助力鄉村振興。
推動和諧善治,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實現鄉村振興,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既是重要內容,也是重要基礎和保障。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積極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新模式。
建立“村黨組織—網格(村民小組)黨小組—黨員中心戶”黨組織體系,設立治理網格1206個、黨員中心戶4038個,延長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鏈條。堅持以機制促治理,以縣為單位制定黨務、村務、財務公開事項目錄,統一公開內容、時間、形式和程序。實施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規范提升行動,完善“主題黨日 黨群議事 志愿服務”制度,積極推行“民事直說”“村情通報”等服務活動,面對面聽民意、實打實解民憂。堅持以服務促治理,嚴格落實服務代辦、外出告示、便民服務事項公開公示等制度,深化群眾精神文明創建,開展“百佳模范”評選表彰,探索推行村組干部紅白喜事報備制度,大力倡導黨員干部帶頭移風易俗,培育文明新風。
風勁好揚帆,奮進正當時。以“拼”的精神、“闖”的勁頭、“實”的干勁,眾志成城同心干,擼起袖子加油干,武山縣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新畫卷必將更加絢麗多彩,更加令人心曠神怡!
來源:中共武山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