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精神 是青海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基石 ——訪青海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講師冉婷婷
本報記者 鄭思哲
“作為‘兩彈一星’精神重要發源地的青海,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承載著與‘兩彈一星’制造時期不同的重要使命任務,‘兩彈一星’精神在青海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成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青海篇章和推動青海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和重要精神基石。”8月29日,青海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講師冉婷婷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冉婷婷認為,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為主要內涵的“兩彈一星”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活生生的體現,彰顯著中國共產黨走過的光輝歷史、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為初心和使命矢志奮斗的偉大品格。這種精神歷久彌新,在新時代更具有強大的思想引領力和時代感召力。
青海作為西部地區生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省份,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定位,青海如何將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地理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青海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中國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助力,是青海面臨的重要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親臨青海考察、兩次參加全國人大青海代表團審議,針對青海獨特而重要的生態地位把脈定向,明晰了青海以有所為、有所不為理念,推動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助推青海高質量發展。”冉婷婷說,我們應以“兩彈一星”精神蘊含的愛國主義照耀青海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這就需要青海的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以“國之大者”的格局和“懂青海、愛青海、興青海”的情懷認識青海、植根青海、發展青海,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覺服從服務國家戰略,始終把牢發展方向、聚焦任務重點、守牢發展底線和邊界,把處理好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系作為謀劃和推動工作必須牢牢把握的認識論、方法論,更好體現青海的最大價值和最大潛力。
“集體主義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具有凝聚社會共識、組織動員等功能。‘兩彈一星’精神內核中‘大力協同、勇于登攀’就是集體主義的顯著體現。”冉婷婷說,六十多年前,來自全國各地的科學家奔赴青海,為了“兩彈一星”偉業協同奮進,共克時艱。今天,援青的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省市先后派遣援青干部、技術人才來到青海高原,開展對口援青工作,為建設現代化新青海作出了重要貢獻。青海要繼承發揚“兩彈一星”精神所體現的這種集體主義,繼續以國家相關政策為支撐,進一步強化東西部協作,推動青海的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加強不同產業間的協同,將生態、文化、科技等融合起來,打造協同發展的產業品牌。
如何以“兩彈一星”精神體現的社會主義精神引領青海高質量發展新航向?冉婷婷表示,青海是生態大省、民族大省,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青海明確了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的目標定位,在實踐中依托自身資源稟賦,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利用科技進行創新和成果轉化,努力實現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團結是最強的力量,青海始終把民族團結作為最大政治,持續夯實黨在民族地區執政根基,始終注重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通過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等措施,不斷鞏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社會局面。
“兩彈一星”精神中所蘊含的科學精神指引我們創造了“兩彈一星”奇跡,也必將激發青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冉婷婷說,新時代青海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的加持,我們聚焦鹽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領域產業創新需求,組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科技創新平臺,壯大企業科技創新主體規模,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利用科技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依托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光伏、風電、鋰電和氫能等新能源技術,加強產業鏈建設和優化,促進光伏制造、鋰電儲能等產業鏈條協同發展。同時,要搶抓全球智能算力需求激增和國家一體化算力體系建設重大機遇,主動融入“東數西算”布局,并利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冉婷婷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時代的青海肩負著不同于“兩彈一星”建設時期的新的使命任務,但相同的是青海人民將繼續秉承這種精神傳統,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書寫青海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聲明:以上內容除注明來源稿件外,均為青海日報原創稿件,未經書面許可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