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實施黨建三大工程(聚力實施黨建三大工程是什么)
門市委組織部
近年來,天門市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引擎,聚力實施“頭雁培育、基礎提升、示范引領”三大工程,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頭雁領航
打造骨干力量
精心選。強化鄉鎮黨委“龍頭”作用,提拔32名能夠直接帶領推進鄉村振興、處理農村復雜問題、對農民群眾充滿感情、帶頭實干、敢抓敢管的干部擔任鄉鎮黨政主職,選拔22名熟悉三農工作的“五類人員”進入班子,選優配強鄉鎮黨委班子。聚焦村(社區)“兩委”換屆,嚴格執行村黨組織書記市級備案管理,嚴把政治關、品行關、能力關、作風關、廉潔關,堅持好中選優、優中選強,調整村黨組織書記261名,調整面達42.03%,實現學歷年齡結構“一升一降”。著力拓寬選人渠道,實行“選拔一批、留任一批、引回一批、改任一批、派聘一批”,365名農村“123”人才、76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109名在外經商務工人員、93名本土大學畢業生進入村“兩委”班子。
高位育。實施新時代基層干部隊伍特別是帶頭人隊伍能力提升計劃,每年在浙江、江蘇和省內先進地區舉辦2-3期村黨組織書記示范培訓班,開辦“支書論壇”,著力提升“領頭雁”抓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能力。開設“創新學堂”,從農業農村、綜治信訪、財經財貿等部門抽調專人組建“百人講師團”,按照鄉村培訓需求選派授課人員,通過培訓提升農村黨員干部服務發展、服務民生的能力。
實戰練。堅持在疫情防控、抗洪搶險、文明城市創建、優化營商環境、美麗鄉村建設等大戰大考中錘煉農村黨員干部。持續實施農村“123”人才工程(每村選聘1名榮譽書記或發展顧問、培養2名以上村級后備干部、3名以上優秀年輕入黨積極分子),廣泛集聚各類人才參與鄉村建設。健全農村本土人才培養計劃,強化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村合作社帶頭人、農村電商人才等培育,引導優秀青年大學生畢業生、在外創業退伍軍人和經商辦企的成功人士等能人回鄉創業。推行“導師幫帶制”,選派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到鄉鎮機關、鎮直單位跟班學習,在“一線戰場”提升領航農村發展能力。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實現全市脫貧村、軟弱渙散村、鄉村振興重點村、紅色美麗村、集體經濟薄弱村選派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全覆蓋,每月建立第一書記履職責任清單,落實工作紀實管理,實行派出單位與駐點鄉鎮“雙向評議”,推動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工作扎實、幫扶有力、群眾滿意。
強基固本
筑牢基層組織
強弱項。常態化綜合施策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每年組建“尖刀班”,深入軟弱渙散村蹲點調研、解剖麻雀,找準存在的突出問題,逐村建立問題清單,“一村一策”制定整頓方案,嚴格落實“四個一”要求,重點從基層組織建設、基礎設施、“三資”管理、環境整治、鄉村治理等方面打出一套整頓“組合拳”。建立健全全過程評估驗收工作機制,確保整頓一個、轉化一個,堅決防止反彈回潮。近年來,調整軟弱渙散村不勝任現職干部67名,修建通村通組路240余公里、生產橋整修164座、泵站水閘維修157處、溝渠疏浚830余公里,村黨組織的向心力、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
強根基。出臺《關于健全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促進鄉村治理的實施方案》,市財政足額保障村級“兩經費兩報酬兩補貼”,提升村干部隊伍干事創業激情。連續四年將農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建設列入市政府十件實事,“一村一景”提檔升級農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216個,引導小超市、快遞驛站、農資代售點、農產品交易點等聚集到黨群服務中心,打造“五務合一”“一站式服務”的黨建綜合體。全面實行村級財務流水賬公開,村級每一筆收入支出,都向黨員群眾公開,增加村級財務透明度,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打造“陽光財務”,增強村黨組織的公信力。
強底板。突出解決債務化解壓力大的“空殼村”和集體經濟收入在5萬元以下的經濟“薄弱村”,出臺《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實施辦法》等配套辦法,運用“清、查、示、核、鎖”五步法持續抓好“清、免、減、抵、補”等關鍵環節,穩慎化解農村債務,切實解決農村發展“后顧之憂”,厚植村級發展基礎。重點圍繞解決好村級黨組織“無錢辦事”的難題,健全市鄉村三級組織保障體系,打破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思維定式和瓶頸,用活用好省級扶持新型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推廣13條發展集體經濟的實現路徑,落實4大類正向激勵、反向約束政策措施,形成了天東“雙水雙綠”蝦稻種養、天南中藥材種植、天西蔬菜種植、天北優質水稻果茶四大板塊。
示范引領
激活紅色動能
辦實事。連續4年組織村(社區)黨組織開展“為民服務辦好十件實事”活動,堅持把察民情訪民意作為辦好實事的第一步,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政于民,將群眾“需求清單”變成“實事清單”“履職清單”;堅持黨支部帶頭干事、鄉鎮黨委監事,強化閉環管理、跟蹤問效,發動群眾全過程參與、監督和管理,推動十件實事落地見效;堅持黨員群眾評事,將黨員群眾認同不認同、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判“十件實事”成效的最高標準,推動實事成果惠及千家萬戶。近年來,有效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實事,有力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抓示范。構建以黨支部為中樞、模范黨員為骨干、全體黨員為“根系”的黨建引領建設紅色美麗村莊體系,聚焦“六個一”舉措,整合資金3200萬元,快馬加鞭推動盧市鎮彭家垴村、皂市鎮文墩村2個省級紅色美麗鄉村建設,發揮示范帶動效應。將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融合,深挖農村紅色歷史、紅色文化,在村級主干道、居住集中區、“小三園”等重要點位,打造濃厚的黨建文化、紅色文化、地方文化;注重發揮村黨支部和黨員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主心骨”作用,大力推行黨支部星級管理和黨員積分制管理,讓美麗鄉村更有“黨味”、有“里子”。目前,全市共建設美麗鄉村382個,黃潭鎮七屋嶺村獲“2021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榮譽稱號。
創品牌。強化“思想破冰”,推廣“黨支部 村集體 公司(合作社) 農戶”發展模式,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品牌,集中力量發展特色種養業和農產品加工業,促進產業集約經營,形成規模效應,激發內生“造血”功能,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張港鎮將黨支部建在花椰菜產業鏈上,大力推行“黨建 花菜”模式,2021年被評為“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