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張北:黨建引領 凝聚鄉村振興強勁動能(黨建引領促發展 鄉村振興譜新篇)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原創稿
河北省張北縣堅持黨建引領、一體布局、全域規劃,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
建強黨建引領“助推器”
強化“四個保障”,把黨的建設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質量鄉村振興。強化組織保障,構建“1 1 3”組織領導體系,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雙組長的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抽調9個部門精干力量組成產業發展、駐村管理、人才工作3個專班。實行縣領導包鄉帶村、鄉鎮干部包村聯戶、幫扶責任人包戶到人工作機制,層層簽訂責任狀,實現責任落實有效銜接。強化機制保障,建立任務清單,細化目標任務,明確部門職責,掛圖作戰、銷號管理;建立健全日常考核、半年考核、年度考核機制,全域開展擂臺拉練,為鄉村振興整體質量提升探索新路徑、積累好經驗。強化人才保障,深化“產業 項目 人才”模式,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8920人,其中1012名當選為村“兩委”干部,135名當選為黨支部書記。強化資金保障,疊加使用中央和省財政銜接資金等各類資金14.28億元,打造草原天路3條精品旅游環線,中都草原3大特色旅游區,建設特色產業村鎮20個,輻射168個村。
用好資源稟賦“金鑰匙”
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以“光、農、旅、紅、地”特色資源為突破點,推動縣域整體發展。以“光”振興,張北縣充分利用豐富光伏資源,推行“光伏 供暖 住宅改造”,實現“農村分布式光伏、農村人居環境、騰退集體建設用地開發、空置農宅再利用”四個綜合性示范。以“農”振興,在“一區三帶”節點上,該縣以麒麟西瓜為重點,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園區、瓜果集散中心。以“旅”振興,將閑置農房活化利用,重點以華潤希望小鎮為示范,改造特色民宿,打造集旅游、休閑、娛樂、觀光為一體的特色小鎮。以“紅”振興,充分挖掘村莊紅色資源,多元素結合,打造紅色小鎮與田園綜合體,推進紅旅、農旅、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以“地”振興,深挖村莊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有效資源,依托基礎好、有前景的園區、開發區、特色小鎮等平臺,推動農村閑置資源變資產,資產變收益,實現資源異地增值。
繪制美麗鄉村“新畫卷”
在抓好經濟發展的同時,穩步推進生態多樣性修復體系、新型城鎮化發展體系、美麗鄉村建設體系,張北縣通過黨委發動、支部推動、黨員帶動,把黨的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轉化為鄉村建設行動效能。
重點推進整村整治,讓鄉村更加有序。圍繞建設以主城區為核心、5個重點鎮為帶動、55個中心村為基礎的新型城鎮化體系,落實3.3億元專項國債資金,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對全縣9個鄉鎮的30個自然村進行整村拆并,騰退土地2917畝。全面改善人居環境,讓鄉村更加宜居。沿城、沿路、沿景區建設5條綜合整治精品線路,覆蓋9個鄉鎮55個村,實現“屋頂光伏、人畜分離、電供暖、改廁和污水治理、整村整治、產業融合”六個全覆蓋,徹底解決人畜混居、清潔供暖、農村廁所和污水處理、農村垃圾處理“四大問題”,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進一步提升,讓農村由干凈整潔有序向美麗宜居轉變。著力打通城鄉水系,讓鄉村更有靈氣。“保源”“壓采”“通湖”“連河”四位一體綜合推進,實施造林綠化4.2萬畝、退化草原治理4萬畝;壓采水澆地3萬畝、實施節水工程50處;對安固里淖上游的15個泉眼溪流和三臺河、安固里河等9條河流疏通治理,實現“五湖連通”;在縣城形成“四園五湖兩河連”的環城水系和縱貫縣域南北的4條草原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