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鑄魂抓黨建 法務協同促和諧(法務黨建品牌)
近年來,江蘇省灌南縣人民法院把運用法律功能與發揮政治功能緊密結合起來,扎實推進“黨建 審務工作站”、審判輔助中心與法務協同中心建設,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多元化解格局。同時,還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融入基層黨建工作,力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把非訴訟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任務目標。
在灌南,我們欣喜地看到,無論是在法院的訴訟服務中心、訴前調解室、基層法庭,還是鎮上的司法所,亦或是村、社區和田間地頭,都可以看到法院掛聯法官忙碌的身影。變換的是場地,不變的是為民解憂的初心,灌南法院多元化解體系的溫度也是由這些瞬間凝聚而成。
黨建為旗 順勢而為闖新路
黨的基層組織最貼近人民群眾,是黨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的橋梁和紐帶。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快基層治理法治化進程,對于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進黨的事業全面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面對新形勢下社會治理所面臨的突出問題,灌南縣法院積極探索推行“黨建 審務”運行新模式,于去年在基層法庭的轄區先行設置“黨建 審務工作站”,通過“一站管一村”,實現了對轄區村、社區黨建和審務工作的全覆蓋。
“黨建 審務工作站”的整體架構是按照“縣、鎮、村”三級組織進設置的。首先,在縣級層面成立由縣委組織部、縣法院以及分管領導組成的領導小組,在法院設辦公室,負責對全縣工作站進行統一管理。其次,在各個鎮成立指導辦公室,指導各村、社區的具體工作,并協調處理矛盾糾紛。再就是在各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立“黨建 審務工作站”,站長由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并配備兩名專職調解員。站長負責工作站計劃部署、協調檢查和工作落實,對轄區內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進行指導和督促,調解員負責化解矛盾糾紛和聯系服務群眾工作,協助做好法律文書送達和聯系當事人等事務性工作。
自“黨建 審務工作站”運行以來,該院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意義不動搖,充分發揮黨領導下的村民自治功能,創新村規民約、百姓議事會、鄉賢參事會、法律服務團、道德評判團等特色基層治理載體建設,合力營造“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評、事事有人管”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為新時代黨建統領的創新實踐奠定了堅實基礎。
共建為體 融合發展筑和諧
“黨建 審務工作站”主要履行的職責為:一是積極參與基層治理。充分發揮村支“兩委”與審務工作站的聯動優勢,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城鄉、農村和社區得以全面貫徹落實。二是主動提供法律服務。縣法院定期到站上開展就地立案、開庭、調解、審判等活動,并結合黨員“固定學習日”和“主題黨日”等,開展法制大講堂活動,提升基層黨員干部依法辦事能力和法制意識。三是研判化解矛盾糾紛。發揮基層黨員干部及鄉賢地熟、人熟的優勢,努力把農村土地承包、相鄰權以及婚姻家庭類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四是完善訴調對接平臺。于訴前、訴中征求當事人意見,將部分民間鄰里糾紛委托工作站進行調處,力求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當地、化解在源頭。五是助力審判工作。協助法院開展法律文書送達、聯系案件當事人,提高送達效率,切實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同時,該院還以審判輔助中心作為樞紐,會同縣委組織部、縣司法局協同推動“黨建 審務工作站”和法務協同中心建設,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融入基層黨建工作,把涉及農村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適宜調解的糾紛導入法務協同平臺,依法委托全縣的司法所網絡、“黨建 審務工作站”送達文書并同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分流至法務協同中心下設的調解室、公證處或律師服務站調解,并增配14名人民調解員常駐法院進行調解。今年以來,調解室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820起,調解成功率達80%以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多元化解格局。實踐證明,“一站、兩中心”的融合發展,有效促進了社會解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助于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矛盾糾紛。因為調解無論是從情感上,還是從效率上,更容易為人民群眾服務,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堅持共建共享、人人盡責、人人參與、人人享有,做到社會治理過程讓全社會共同參與,成效讓群眾評判,成果讓群眾共享,讓群眾有更充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灌南縣人民法院不懈的追求。
和諧為標 法安灌南潤人心
灌南法院按照依法治國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通過弘揚“和為貴”、“善治”等文化傳統中的社會和諧思想,建立了一套以訴訟為核心、各種非訴訟方式為補充的相互配合、相互銜接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以調動社會上的一切主體、一切因素、一切形式來參與,充分發揮道德、習慣、社會規范的積極作用,并綜合利用政治、法律、行政、教育等多種手段,協調處理了多種矛盾糾紛,確保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和融合發展。
創新永無止境,探索沒有終點。院黨組書記、院長方愚如是說:在浩蕩前行的現代化浪潮中,城鄉轉型、體制轉軌、觀念轉變,接踵而來的各種變化都是必然的,我們要充分發揮在社會肌體中的“減震器”和“粘合劑”的作用,竭力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和諧,使社會不至因“變革”而“震蕩”,因“轉型”而“撕裂”。
李集鎮新民村黨總支借助“黨建 審務工作站”的平臺,堅持把黨建服務群眾、發展惠及群眾放在突出位置,以不斷增強黨組織的服務功能。把“群眾利益無小事”擺在首位,推行便民服務措施,實行服務清單、首問負責、跟蹤督辦等各項制度,集聚各種服務資源,確保村域平安穩定。開展黨員“ 設崗強責”活動,要求黨員在“看好自家門、管好自家人”的同時,守望四鄰,排除矛盾糾紛隱患,讓黨員、干部在基層治理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堆溝港鎮堆溝村黨總支書記、“黨建 審務工作站”站長、村委會主任房海霞幗國不讓須眉,在“黨建 審務工作站”工作的運行中,創新建立了村與小組、小組與黨員、黨員與住戶三個層面的治理網絡,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實、人人創佳績。擔任“站長”以來,她獨立調解民事糾紛27起,協同其他黨員調處31起,確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使村內小家太平、大家安寧,全村上下呈現出村風文明、積極向上、村民安居樂業的良好氛圍。
黨旗飄紅爭絢麗,審務工作放異彩。灌南法院的“黨建 審務工作站”建設和推進,提升了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專業化水平,促進了社會治理更專業、更集約、更高效,走出了一條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途徑。風勁旗紅,經典永恒。下一步,他們將把解決問題作為深化改革的切入點,增強應對挑戰的勇氣和破解難題的擔當,奔著問題去、迎著困難上,用創新的思路、改革的辦法,切實解決多元矛盾糾紛化解和現代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縱深推進中的瓶頸問題,努力讓“黨建 審務工作站”為構建和諧社會代言。(通訊員 嚴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