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區濱河街道創新“1236”社區黨建模式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社區黨建是城市黨建工作的基礎,社區黨組織是引領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組織載體。如何做好社區群眾工作,進而加強基層政權建設,菏澤市定陶區濱河街道黨委創新“1236”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模式,支部建一線,服務進家門,活力在基層,使社區的黨旗更加鮮艷。
打造黨群服務中心 讓黨組織在小區落地生根
在定陶區濱河街道辦事處陶都新韻北區的小區入口處,矗立著一個高2.8 米,寬4.3米、大紅底色的“家”字,上面的“黨建引領、創新服務,紅色物業、共建共享”等字分外醒目。濱河街道辦事處黨工委組織委員馮希晨向記者介紹:“我們將黨支部建在小區,打造黨群服務中心,切實擔負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讓黨組織在小區落地生根。以‘黨建引領、創新服務,紅色物業、共建共享’為理念,積極推進城市‘家’黨建體系,著力打造‘1236’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模式。‘1’即黨支部一個核心,‘2’即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兩個平臺,‘3’即業主委員會、社區居委會、物業服務公司三方聯動,‘6’即黨建陣地、服務平臺、人才驛站、活動中心、黨員學校、信息樞紐六大功能。為充分發揮黨員的作用,我們建立小區治理網格,社區黨委書記負責社區、支部書記負責小區、支部委員負責片區、黨小組長負責樓棟、黨員負責家庭,健全層層負責、一抓到底的管理模式,實現了精準服務。”
“居民吹哨 黨員報到” 充分發揮小區內黨員作用
濱河街道辦事處運用科技化手段,依托“魅力濱河”公眾號,自主開發了城市社區黨群管理服務平臺——“我是黨員”,主要包含首頁輪播、通知公告、濱河之聲、居民吹哨、黨員報到、黨建地圖、微心愿、活動發布、積分管理、個人中心十大主體功能。記者了解到,“居民吹哨、黨員報到”工作法是就是建立在“我是黨員”服務平臺之上,以“居民吹哨”和“黨員報到”兩個功能為主體,以活動發布和微心愿為抓手,以積分管理功能為衡量標準。通過社情民意、微心愿功能來收聽各小區居民的“哨聲”,通過組織機關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參與黨支部組織的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完成居民微心愿,實現“件件有回應,事事有著落”。小區業主司春蓮告訴記者,小區實行“紅色物業”后,變化可大了!小區電動車較多, 因為開發商沒有建設充電樁,居民家家從窗口拉下一根根電線充電,既危險又不美觀。“我是黨員”社區黨群管理服務平臺“聽到”居民們的“哨聲”后,小區黨支部結合物業公司馬上召開會議,研究解決辦法,連夜安裝了78個充電樁。
“紅色物業”讓黨群關系在小區開花結果
“紅色物業”不僅拉近了居民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業主和物業的距離。居民劉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小區的活動多了,比如百家宴、義診、幼兒手工活動等。鄰里感情好了,大家都愿意站出來參與小區治理和服務,共建幸福家園。目前,陶都新韻北區已與26家企事業單位簽訂共建協議,常態化地在黨群服務中心開展健康講座、親子閱讀、婦女和兒童及青少年服務等志愿服務活動。同時,還打造了黨員活動室、四點半課堂、志愿服務點、文體活動室、健康驛站區等功能區,免費為居民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務,以黨員為骨干的物業每月會定時對小區里的空巢老人、殘疾人、需要特殊關注的群體實行定時敲門服務,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
濱河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田瑞強說,“做黨的政策宣傳員、鄰里糾紛的調解員、困難群眾的服務員,這是紅色物業的鮮艷底色。為了突出典型引領,街道黨工委組織開展了各領域 ‘紅色品牌’示范點評定工作,共掛牌 5個‘頭雁工程’示范點、4個‘紅色物業’示范點、2個‘紅色堡壘’示范點,在全街道形成了濃厚的創建氛圍,使各黨組織比有目標、學有行動、趕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