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集體經濟“遍地開花”(黨建引領 集體經濟)
來源:【呂梁日報-呂梁新聞網】
本報訊 (記者 馮凱治 通訊員 李丹) 近年來,文水縣南武鄉用好“優勢稟賦”,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農文旅”結合發展“三產融合型”集體經濟。南武鄉東莊村積極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大力推行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推動土地流轉3000余畝,打造“產業 農戶”生產模式,以西蘭花、土豆、長山藥、甜玉米等特色種植為龍頭,形成區域性主導產業和拳頭產品。依托關公書院等多處歷史建筑,結合農業觀光,打造了一條特色農業文化旅游路線。春節期間,東莊村特別推出了東莊村第一屆鄉村旅游文化節,吸引約6萬游客打卡游玩,全力推動東莊村農文旅融合向廣度深度進軍,讓綠水青山“流金淌銀”,構建起農文旅融合型集體經濟新模式。
“品牌效應”發展“特色產業帶動型”集體經濟。南武鄉麻家寨村堅持把組織保障作為推動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抓手,著力在“特”字上下功夫,找準本地特色的產業,積極探索“黨支部 合作社 公司品牌 N”的發展模式,在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上找思路,推動特色產業邁向產業化。去年麻家寨集體經濟合作社借助“麻家寨”陳醋遠近聞名的優勢,注冊“麻家寨”牌陳醋,今年集體經濟合作社注冊文水縣麻家寨食品有限公司,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新建醋廠,擴大生產規模。流轉土地50余畝,形成產業化、規模化的專供釀醋的高粱種植區。截至目前,集體經濟增收6萬余元,帶動脫貧戶1戶1人,監測戶1戶2人就業,帶動25戶農戶每畝增收400元。
“項目支持”發展“資產租賃型”集體經濟。南武鄉武家寨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把發展生豬養殖項目作為盤活資產資源的切口,采取“黨建 合作社 企業”模式,盤活、利用閑置土地資源,建立生豬養殖基地,配套建設無害化處理池、自動飼喂料線、霧化消毒設備等設施,開啟了養殖“智能模式”,提高養殖效率,實現了生豬養殖由人工向智能養殖的轉型。村集體將建好的豬舍出租給企業,每年收取租金5.6萬元,運營過程中,積極吸納本村村民就業,優先帶動脫貧戶參與產業發展,增加經濟收入。走出了一條符合村情、集體受益、群眾增收的發展“新路子”。
本文來自【呂梁日報-呂梁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