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探索優化黨務群團干部成長路徑新模式(積極探索優化黨務群團干部成長路徑新模式心得體會)
【國企這十年】
中共山東省國資委委員會選送
山東省屬企業黨建工作百佳案例之三十四
積極探索優化黨務群團干部成長路徑新模式
文/山東產權集團黨委
案例簡介:山東產權集團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系統思維考量,整體觀念推進,著力破解黨務群團干部“怎么干”“晉升難”“誰來干”“不專精”四個問題,創新工作推進、崗位管理、市場化選聘、能力提升等四大機制,優化黨務群團干部成長路徑,著力建設一支對黨忠誠、為黨負責、政治過硬、業務精通、紀律嚴明、作風純正的高素質黨務群團干部隊伍。
案例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強調,全面從嚴治黨要在國有企業落實落地,必須從基本組織、基本隊伍、基本制度嚴起。加強黨務、群團干部隊伍培養和管理是夯實黨建基層基礎的“先手棋”。山東產權集團黨委積極探索,從健全組織體系、建設骨干隊伍、配套發展機制等方面持續發力,著力建設一支對黨忠誠、為黨負責、政治過硬、業務精通、紀律嚴明、作風純正的高素質黨務群團干部隊伍。
主要做法
(一)破解“怎么干”的問題,創新工作推進機制。一是“一把手”指導培養。山東產權黨委書記定期組織黨務群團干部召開座談會,開展對話交流、難題會診,幫助盡快找準工作重點、理清工作思路。二是“一體系”齊抓共管。積極構建起月度工作提醒 季度檢查指導 年度述職工作機制,掛圖作戰,標旗推進。三是“一制度”保駕護航。制定了黨務工作者管理辦法,建立群團干部考核機制,從配備標準、選拔條件、主要職責、教育管理等方面做了具體規定,推動黨務群團工作者隊伍持續健康發展。
黨員領導干部帶頭講黨課
(二)破解“晉升難”的問題,創新崗位管理機制。一是全面實行崗位管理。對黨務群團干部崗位兌現待遇,堅持薪酬和崗位相結合,待遇和貢獻相掛鉤,每年進行績效評價,設置優秀、良好、合格等3個等級,強制排布,以崗位和實績定薪。二是多通道發展。完善規范了管理、技術等多個序列并行發展的人才晉升通道和薪酬體系,推動黨務群團干部全面納入多通道管理體系。三是厚植干部儲備。把黨群工作崗位作為復合型干部培養的重要平臺,優先得到提拔重用。
(三)破解“誰來干”的問題,創新市場化選聘機制。一是搭舞臺精準配。通過崗位公開“選”、職工民主“評”、摸排考察“配”等方式,推選群團干部14名,拓寬了選人用人渠道,讓真正熱愛,有較強事業心的干部進得來。二是強化政治激勵。黨務群團干部作為單獨序列開展年底集中述職考評,考核等次為“優秀”的黨務群團干部直接定為年度先進工作者,納入后備干部管理,優先提拔使用,營造了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的濃厚氛圍。
組織黨員赴山東廉政教育基地強化黨章黨規黨紀教育
(四)破解“不專精”的問題,創新能力提升機制。一是強化崗位培訓。每年將黨務群團干部隊伍培訓納入干部教育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對黨組織書記、黨務群團干部隊伍至少集中培訓一遍,通過外出學習、專題培訓、模擬演練等方式,開展經常性能力素質培訓。二是強化掛職鍛煉。對新任黨務工作者安排到組織人事部門跟學,幫助提升專業知識,提高能力。三是強化結對幫帶。每個黨委成員確定一個支部結對聯系,定期與基層黨務群團干部談心談話,了解思想動態,幫助提高。從整體上解決了黨務群團干部“進不來、出不去、長不大”的問題。
舉辦黨務工作者專題培訓班
案例效果
(一)能力素質不斷增強。集團黨務群團干部隊伍實現了由“粗通型”向“專業型”的轉變,選出一批政治過硬、能力突出、契合崗位的黨務群團工作干部,著力解決了黨務群團干部來源不暢、結構不優、后繼乏人等問題,工作動力、活力顯著增強。
(二)黨建成效立竿見影。促進基層黨支部、工會、團支部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程度顯著提升,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和黨員民主評議、黨員教育管理、群團活動等基礎工作上,年輕的黨務群團干部一手抓基礎、一手抓創新,通過豐富的形式和載體,極大地增強了支部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使黨員參加黨內政治生活成為自覺行動,職工群眾對黨支部也更加信任。
(三)長效機制逐步完善。作為“一把手”工程,黨務群團干部隊伍建設更加有力,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組織領導和協調保障體系,通過任務清單、工作提醒、督促檢查、述職考評等方式,形成了優者上、庸者下的機制和導向,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