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德更樓“更·久合作”黨建聯盟:紅管服務,讓回家的路“靚”起來
作者:姜琳、鄭祎
每天的凌晨4點,家住建德市更樓街道橋嶺村的鄧會忠就要騎著摩托車下山到新安江上班了。以往總會擔心在黑漆漆的8公里山路上遇到點事,但這幾天他卻沒有了這種擔心,更樓街道“更·久合作”黨建聯盟的“紅色管家”服務讓他的早出晚歸輕松了不少。
民情收集,暢通民意渠道
“更·久合作”黨建聯盟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通過整合聯盟村黨員志愿力量,組建“紅色管家”服務隊,深入一線收集民情民意,積極實踐“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全長14.1公里的更鄧線是連通更樓城鎮至湖岑畈村、甘溪村、洪宅村、橋嶺村和鄧家村的縣級道路,也是沿線2091戶村民群眾出行的主要交通要道,但該道路只有部分路段安裝了路燈,大部分路段一到晚上漆黑一片,給群眾夜間出行帶來極大不便和安全隱患。今年4月,“紅色管家”服務隊在走訪中了解到群眾對于安裝路燈的愿望非常強烈,遂將該民意反饋給相關部門,后經努力,“五村聯合亮燈工程”納入今年為民辦實事清單。
集思廣益,精準介入服務
“紅色管家”服務隊將路燈安裝方案向沿線群眾進行意見征集,群眾們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這一事關切身利益和平安和諧的大事中來,大家主動向“紅色管家”服務隊反映哪兒有安全隱患需消除、什么樣的路燈更節能、哪兒安裝路燈更有效、哪兒插上安全警示牌更醒目等。“紅色管家”服務隊綜合群眾建議,并與多方協商,決定采用既能打造光環境,又能防止光污染的太陽能路燈并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經過街道、聯盟村通力合作,投資170余萬元的亮燈工程近期已全部施工完成,不僅成為展現鄉村活力的一張名片,更是社會民生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群眾平安建設滿意度更高。
長效管理,暖心提升品質
下一步,“紅色管家”服務隊還將針對路燈后期維護建立常態的養護工作機制,完善末端管理,根據群眾需求,讓這項民生工程可以持續惠民利民,真正做到便民利民。而自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五水共治等工作以來,更樓街道的農村人居環境有了顯著提升,不僅停留在潔化、序化,亮化工程也始終被放在重要的位置,這不僅是鄉村建設發展中的“亮點”,更是宜居鄉村品質的體現。沿線景觀亮化、小微水體凈化工作的推進,扮靚了擁有900年歷史的甘溪村和合作化模范鄧家鄉,在燈光的映襯下,群山環抱倒映橋嶺村飲用水源地——紅旗水庫也顯得特別美。
“更·久合作”黨建聯盟“紅色管家”服務隊在更樓街道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以“關系長遠的大事、群眾關心的小事”作為切入點,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找準實踐載體,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更樓,讓更樓“靚”起來。(姜琳、鄭祎)
來源: 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