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賦能綻“新光” 基層治理布“棋陣”(黨建引領賦能基層治理)
在基層治理的復雜棋局中,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丹江街以黨建為“妙手”,錨定黨的二十大為基層治理方向,妙布基層治理的創新“棋陣”,把黨建的力量全方位滲透到社區治理的每一處“棋盤格”中,讓黨員成為點亮社區美好生活的“先手棋”,落子生花。
紅色引擎綻活力 小區治理煥新篇
圖為業委會與開發商、物業三方會合討論
沒成立業主委員會前的山水華庭小區猶如一盤散沙,管理無序。2024年8月,社區黨委細化網格分區,統籌駐區單位、小區黨支部等各方力量,鼓勵小區黨員主動亮明身份、明確職責、踐行承諾,踴躍參與業委會選舉,并通過深入走訪、細致調查、精準吸納、嚴格選強、合理配優黨員,推動群眾業主依法有序參選進入業委會。公認的“熱心腸”黨員吳建春,當選為業委會主任后,迅速行動,完善業委會各項規章制度,明確各成員職責分工,確保業委會高效運轉。彼時,小區1棟和2棟店鋪違規開門,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吳建春帶領業委會成員主動出擊,一次次與開發商、物業對接溝通,從居民安全到小區長遠發展,掰開揉碎了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僅耗時1個月,便順利完成整改工作。
如今,“紅色業委會”如同小區的“貼心管家”,無論是修剪綠植、清掃道路,還是調解鄰里糾紛,都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居民笑著說:“有了‘紅色業委會’,小區住得越來越舒心!”
老驥伏櫪映初心 銀輝閃耀促善治
圖為王健康上門為居民服務
退休不褪色,黨員志不休。在佳華小區,老黨員王健康就像社區里的一盞明燈,工作手冊里密密麻麻記著佳華小區居民的需求。作為業委會主任兼樓棟長,他每天都在小區里穿梭,收集民情、調解矛盾,關注著居民的點滴需求。在拆違行動中,面對一位不愿拆除私搭棚子的老太太,王健康搬來小板凳,坐在老人身邊,耐心勸說:“大姐,這棚子年頭久了,又破又舊,風一吹就晃,多危險啊。咱們一起把它拆了,小區環境變好,您住得也更安心,您說是不是?”在他的勸說下,老人終于想通了。得知有居民因自閉癥致貧,王健康第一時間協助申請低保;孤寡老人生活不便,他定期上門幫忙打掃衛生、陪老人嘮家常。在義務勞動中,他更是始終沖鋒在前,從未缺席,成為社區中溫暖人心、堅實可靠的重要力量。像王健康這樣的老黨員,在丹江街比比皆是。
共建黨員“雙報到” 解鎖治理新效能
圖為牛角坪社區聯合志愿者提供上門義診服務
“以前身體有點小毛病,想去看病,得跑老遠的路,還得排隊掛號,折騰得夠嗆?,F在可不一樣啦,家門口就能免費量血壓、聽醫生講養生知識,太方便了!還能學一些急救知識,關鍵時刻能救命吶!”牛角坪社區的張大爺滿臉笑意地說道。這一切,都得益于共建黨員“雙報到”制度的實施。社區聯合市二醫院,讓醫護人員定期走進社區,為居民提供健康服務;聯合文廣旅局,把精彩的文藝演出、有趣的廣場舞活動送到居民家門口。自2024年以來,牛角坪社區已舉辦59場健康活動,14場文藝演出,服務居民上千人次。
正是共建黨員“雙報到”制度的有效實施,為丹江街與共建單位之間搭建起了一條緊密相連的溝通橋梁,凝聚起強大的治理合力,共同推動社區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煥發出勃勃生機。
在“黨員先鋒+社區治理”協同機制的基礎上,丹江街如同一位技藝精湛的畫師,持續以黨建為筆,以創新為墨,以服務為紙,描繪出更加絢麗多彩的基層治理畫卷,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在這片土地上,聆聽幸福的淺吟低唱,擁抱生活的馥郁芬芳。(供稿:萍鄉市安源區丹江街 周瀟瀟、賴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