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索黨建賦能醫院品質管理 衛生健康系統發展有了“紅色引擎”
中新網上海新聞6月21日電(記者 陳靜)中國醫院品質管理聯盟主席劉庭芳教授21日指出:醫院品質管理工具在實踐中開展應用推廣12年以來,全中國已有8000余家大中型醫院,10萬個質量管理圈組、近100多萬名醫務工作者投入到管理應用實踐中。
當日,浦東新區衛生健康系統在浦東衛生發展研究院舉辦黨建高質量發展項目大賽決賽。經過層層選拔、優中選優,共有36個黨建項目入圍決賽。與此同時,結合黨紀學習教育開展,23個黨風廉政項目作為專場同臺競賽,共同展示項目成果。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付晨,浦東新區衛生健康工作黨委書記、衛生健康委主任白云、中國醫院品質管理聯盟副主席余波等共同啟動本次決賽。
浦東新區衛生健康系統黨建高質量發展項目自2024年2月啟動申報立項,6月下旬收官匯報,歷時5個月,取得豐碩的項目成果。本次活動旨在把醫療衛生領域廣泛使用的品質管理理念和工具方法應用于黨建工作實踐中,以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為重點,進一步規范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
據悉,委屬73家單位圍繞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四大方面25個方向的選題,共申報154個項目,參與項目活動成員人數達1432人。選題廣泛覆蓋基層黨建、黨建品牌、黨建業務融合、黨群建設、黨風廉政等不同方向,在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充分體現了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促進醫院改革發展等時代要求。據了解,圍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目標,活動注重加速項目成果轉化,共形成或優化工作制度227項,工作流程150項,創新工作模式11項,為浦東衛生健康系統發展注入“紅色引擎”新動能。
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單少軍表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不僅是建設高水平醫院的“根”和“魂”,也是推動浦東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證。衛生健康系統黨建高質量發展項目的開展,在全區衛生健康系統中掀起新一輪“抓黨建促發展”的熱潮,達到了“廣覆蓋、重內涵、強基礎、促實踐”的效果。他希望進一步深化黨建業務融合,堅持不懈把醫院“建得更好”。
劉庭芳教授在賀詞中指出,浦東衛生健康系統在黨建工作中引入管理工具,不僅是對管理工具應用領域的拓展,更是對黨建工作理念的創新和提升。期待浦東衛生健康系統探索出更多符合區域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黨建高質量發展路徑和方法。
浦東新區衛生健康工作黨委書記、衛生健康委主任白云黨建高質量發展項目立足黨建引領,創新構建了多樣化管理工具運用的黨建工作新模式,為衛生健康系統發展夯實組織基礎進行了有益探索,也讓更多醫務工作者深入到黨建工作質量持續改進的主動思考和工作實踐中。白云認為,通過管理工具在黨建工作中的創新實踐,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有利于促進醫療服務創新提質增效。
到醫院做檢查要排隊、看專家預約掛不到號……如何疏通就醫“堵點”問題,化解這些醫患矛盾,持續提升患者體驗改善就醫感受?記者當日從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了解到,該院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結合信訪工作和投訴管理開展調查研究,通過專設溝通部門、開設“溝通驛站”、增設代言行動等,進一步促進醫患關系和諧。據悉,浦東醫院投訴管理由分管領導調整為主要領導親自抓,制定并發布《醫院投訴管理實施辦法》,重新修訂《醫院投訴管理制度》,明確了“統一受理、歸口處理、屬地管理”的原則。醫院專門設置醫患溝通辦公室,配備專職人員,優化接訴服務流程。
該院搭建“零距離”驛站,把“患者投訴”轉為“溝通傾訴”;同時,實行“一體化”管理,把“問題清單”變為“責任清單”。據了解,該院溝通辦對轉辦至各條線的投訴及時跟蹤,做到閉環處理。對“溝通驛站”受理的問題進行梳理匯總,分類歸集形成問題臺賬,按照屬地原則向職能部門反饋,對突出問題,做到立即研判,形成專報,直接送到醫院相關負責人,為決策提供參考,推動從“解決一件事”向“解決一類事”轉變。
據悉,接下來,浦東新區衛生健康工作黨委將組織系統各級黨組織進一步梳理完善、總結提煉黨建高質量發展項目成果,努力形成更多黨建引領衛生健康服務的創新舉措,持續改進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
編輯: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