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縣:首創“紅色旅游商圈” “黨建+”催生新活力(邢臺市紅色旅游)
通往邢襄古鎮的沿途黨建大道
邢襄古鎮紅色商圈開展黨日活動為商戶群眾免費義診
邢襄古鎮紅色旅游商圈成立黨群服務活動中心
邢襄古鎮黨員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邢襄古鎮黨員志愿服務隊為群眾開展醫療服務活動
邢襄古鎮開展學憲法迎國慶活動
邢襄古鎮在建黨97周年之際開展迎“七一”黨在我心中文藝匯演
邢襄古鎮在建黨97周年之際開展迎“七一”黨在我心中文藝匯演
邢襄古鎮紅色旅游商圈黨建文化長廊
邢襄古鎮紅色商圈到處充滿濃厚的黨建文化氛圍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記者畢立峰 通訊員鄭麗嬌)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凝聚投資商與大量從業人員合力,促進紅色旅游文化、生態農業文化、康養休閑文化等文化理念共融,提升景區內在的凝聚力和協調性,實現企業、商戶、群眾互利共贏的良好發展局面,成為了邢臺縣非公企業黨建面臨的新課題。
為打破區域界線,把黨建、旅游、商戶有效凝聚起來,邢臺縣堅持以黨建為統領、以紅色為根基、以創新為驅動、以景點為依托,率先在全省打造“紅色旅游商圈”——邢襄古鎮,融合景區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有效促進了旅游與文化共融。
精準定位,推動“紅、旅、商”有效融合發展
作為山區大縣、旅游大縣,邢臺縣立足生態旅游、紅色旅游、文化旅游,將黨建工作融入旅游發展之中。特別是2017年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后,緊抓全民旅游、全域旅游機遇,極大促進了旅游產業發展。但伴隨著旅游產業的迅猛發展,投資商與大量從業人員集聚,各種文化理念相互交融碰撞,內在的凝聚力和協調性缺乏,出現商戶和企業之間各自為政、各自為戰的局面。
為了解決歷史文化分散、紅色文化松散的現狀,邢臺縣著力打造“紅色旅游商圈”,確立了“12346”的建設總規劃。1即:“創一流休閑旅游勝圣地,鑄魅力紅色智慧商圈”這一創建理念;2即:搭建2處“紅色黨建驛站”;3即:組建“古鎮黨建沙龍”“古鎮商戶俱樂部”“紅色論壇”3個紅色組織;4即:開通“紅色商圈”“邢襄古鎮”“紅色邢襄黨建”“魅力黨建紅色邢襄”4項網絡服務;6即:陣地建設達到“六有”標準。通過線上、線下整體運作,實現黨建領航,景區發展,使“紅”“旅”“商”三大特色愈加凸顯,讓更多商戶黨員群眾享受到黨建工作帶來的“紅利”。
創新形式,發揮黨建示范引領作用
為營造濃厚的商圈黨建文化氛圍,在商圈打造了“黨建大道”、“黨建文化長廊”、“窯洞紅色文化體驗區”,借用聲、光、電等技術和景觀、墻面、標牌等載體,采用詩歌、格言、雕刻、燈箱等形式傳遞黨建文化思想,著力構造了一批集黨性教育、風采展示、服務群眾為一體的開放式黨建文化教育陣地和黨建示范引領黨組織。
為了讓黨員群眾“找到組織”,在商圈建立了“一站式”綜合服務大廳、黨員活動室、黨員教室、閱覽室、會議室、文化區等作為黨員開展活動的主陣地,并免費向商圈內黨員、商戶開放,實現陣地共享。黨群活動中心囊括黨務服務、政策咨詢、幫扶救助、法律援助等服務項目,延伸黨建工作的觸角,擴大功能覆蓋的半徑,構成黨建帶群建、群建促黨建的新局面。
為使商圈黨建真正發揮區域優勢,古鎮黨支部先后創立了新“三會一課”,即思想溝通會、獻計獻策會、研究決策會,技能培訓課。“黨員積分、星級管理”制度,根據積分多少,評選星級商戶,并予以政策補償,從而營造“誠信經營、文明競爭、和諧共贏”的商圈氛圍,凈化行業經營模式。同時,注重精細管理,實行網格化運行,建立黨員志愿服務、黨員“1 X”聯系戶等規章制度,推行“街長”“片長”制,由黨員認領責任區,主動清理街道衛生,定期走訪商戶解決問題,及時掌握商戶動態、服務情況。
黨建 扶貧,助紅色旅游商圈健康發展
邢襄古鎮“紅色旅游商圈”通過積極引導,實現了“組織引導、黨員引領、社會協調、公眾參與”的良性運轉模式,黨員商戶的責任意識逐漸凸顯,模范帶頭作用逐漸增強。通過引導黨員和商戶亮身份、亮形象、亮承諾,定責任區域、定市場職責、定行為規范、定星級商戶,帶頭創業發展、帶頭遵紀守法、帶頭文明經營、帶頭自我提升、帶頭奉獻社會。
古鎮黨支部以開展黨建活動為載體,組建“古鎮黨建沙龍”。每月組織一次面向所有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群團成員、管理層的古鎮發展的紅色論壇。開展“獻良策促提升”活動。每月開展一次古鎮商戶、員工走訪活動,并以問卷形式收集商戶在古鎮經營、管理、發展等方面的建議和意見。
堅持新發展理念,將“紅色旅游商圈”發展與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建設、現代農業、養生康養等相結合,助力實現黨建 扶貧,開展黨員結對幫扶活動,建立黨員幫扶示范基地,為周邊村民提供花卉種植、景區服務業等就業技能,拓寬群眾就業渠道,幫助附近村民脫貧致富。已累計扶持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復轉軍人等創業實體96家,吸納就業600余人,月平均工資3000元,累計投入100多萬用于教育衛生、修路建橋、等領域。開展愛心救助活動,為貧困村民捐款、捐物,把黨的溫暖送到百姓家中,為紅色旅游商圈發展,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