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創新責任督學掛牌督導方式,促進縣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打造“十二年一貫培養鏈”
來源:【中國教育報】
區域簡況
臨澤縣隸屬于甘肅省張掖市,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漢武帝時期建縣,面積2729平方公里,總人口15萬。全縣現有中小學幼兒園45所,中小幼學生16403人,教職工1651人。
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的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素有“塞上江南”美譽,是一個僅有15萬人口的典型農業縣。
人口不多,這里卻擁有一張張“國字號”教育名片: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全國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全國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
“人口小縣”何以辦成“教育大縣”?記者在該縣創新責任督學掛牌督導方式中找到了一組“密碼”。
誰的生源地誰督學
幼小初高一體貫通
目前,臨澤縣共有中小學幼兒園45所,其中普通高中和職業中專各1所、初中3所、小學12所、幼兒園12所、村“3 2”(幼兒園 小學一、二年級)教學點16個。
近年來,臨澤縣按照“誰的生源地誰督學”思路,將全縣中小學按照招生區域劃分為5個督學責任區,高學段學校校長為責任區首席督學,全面負責對責任區低學段學校的督導工作,責任區內低學段學校就是高學段學校的生源校,通過這一做法為全縣教育城鄉一體優質均衡發展保駕護航。
例如,臨澤縣第四中學向下輻射5個鎮,5所鎮中心小學是該校的生源校;而對上又是兩所高中階段學校的低學段、生源校。“我們帶著問題溯及生源,充分發揮管理經驗,診斷分析、示范指導、交流提高,確保每一所學校規范辦學。”臨澤四中校長趙友同時還是第五督學責任區首席督學,每學期都要深入責任區校園,入校進班、推門聽課、現場反饋,督促指導責任區校園全面規范教學常規,提升育人質量。
同時,為避免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該縣又將幼兒園劃分為3個督學責任區,由3所省級示范性幼兒園牽頭,分別督導鎮、村幼兒園,全縣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保持在99.9%以上。
“按照招生片區劃分督學責任區,高中督初中、初中督小學,小、初、高十二年一體貫通,以生源為鏈,全縣中小學成為一個共同體,不僅提升了教育質量,同時嚴格劃片招生,杜絕了擇校,維護了教育公平。”臨澤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天平介紹。
在縱向上著力打造“十二年一貫生源鏈”共同體的同時,臨澤縣橫向以同學段為線,又成立了8個城鄉校園共同體、3個教育集團,共同體和集團內實現了資源共享、考核捆綁,使全縣教育各學段無縫銜接,一體發展。
一線骨干督導一線工作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蔣麗麗是臨澤一中教師,先后在初中、高中任教20余年,曾在全省青年教師教學大比武中獲得一等獎,現為學校語文教研組長、教導處副主任。每學期,臨澤一中都會抽調她參與對責任區3所中學的課堂教學督導工作。蔣麗麗說,通過聽評課堂、教研活動、磨課研課等方式,對責任區校園教學教研工作進行精準指導,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教育督導不僅要注重‘督’,更要重視‘導’。”在王天平看來,教育行政部門干部長期脫離課堂教學一線,指導課堂教學難免脫離實際,得不到教師的認可,“專業的事要由專業的人做。一線骨干教師督導一線課堂教學,才會讓‘督’更加規范,‘導’更加精準。”
借鑒課堂教學督導模式,在鄉鎮部門履行教育職責、學校黨建、安全管理等隨機督導時,臨澤縣從督學庫抽調的是財政、衛健、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專業人員組成的督導工作專班;在“雙減”、“五項管理”、體育、美育等專項督導時,抽調的則是教育局領導干部和學校管理人員等。
評估監測也是如此。近兩年,臨澤縣分別接受國家義務教育質量9科監測、省級6科監測,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普通高中和所有中小學進行辦學質量評價,為每所學校形成全面、客觀的反饋報告,提出改進意見建議,一校一策,指導學校有的放矢、對標整改。
為保障督導工作有效開展,臨澤縣每年列支教育督導專項經費25萬元。目前,有政府督學45名、掛牌責任督學20名,專業結構合理,覆蓋學校管理、學科教學全領域,并定期開展培訓,建立了一支與教育事業發展相匹配的教育督導力量,促使“督政”和“督學”同頻共振。
強化督導結果運用
以問題整改促工作提升
“學校要進一步加強物理、英語學科教學,強化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培養。同時,要注重農村籍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及早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指導……”近日,在臨澤二中開校工作會議上,臨澤一中校長、第一責任區首席督學張正偉反饋時指出。
用足用好督導結果,讓教育督導“帶電長牙”,才能讓教育督導真正成為促進地方教育發展的“利器”,護航教育高質量發展,這是臨澤縣創新體制機制推進教育督導的初衷。
督導結果一方面是用于人。每學年開學一個月內,責任區高學段學校全面診斷生源校學生教育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學生行為習慣和群體性品德表現、體質健康水平等。對于發現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反彈琵琶”,倒逼指導生源校精準整改提升。
督導結果另一方面是用于單位。建立獎懲建議、預警通報、約談整改、公開公示等考核和問責機制,把鄉鎮和部門履行教育職責的考核,交由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全權負責,所有涉及學校的事、學生的事,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及時發函督辦,并納入考核。
這一督導模式,為全縣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教育質量逐年提升。“我們將持續健全和完善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教育督導制度體系,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建設教育強縣。”王天平說。(本報記者 尹曉軍 通訊員 豆義全)
本文來自【中國教育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