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一站式”調解助推魯甸小寨鎮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
近年來,魯甸縣小寨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對各類矛盾糾紛“一站受理、精準研判、定點分流、就地調處、實時督辦、依法引導”,聚焦平臺建設、信息收集、多元調解、普法宣傳等關鍵環節推進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有效破解了基層矛盾糾紛主動發現不及時、調解資源分散、數據匯聚單一等難點堵點問題,矛盾糾紛排查和分析研判持續深入,化解矛盾糾紛、防范風險整體質效實現有效提升。
搭建“一站式”服務平臺
小寨鎮充分整合綜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村(社區)等力量,打造了集信訪接待、法律援助、人民調解、便民服務于一體的“一站式”綜治服務平臺。在隊伍建設方面,小寨鎮綜治中心共配備專職人員5名,公安、司法聯絡員2人,統籌209名鎮村組干部、駐村工作隊抓實全鎮綜治維穩工作,同時,著力打造以黨建為引領,多元參與的綜治隊伍,統籌整合綜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婦聯等力量,組建鎮級“金、銀、銅”牌調解力量12人,動員老黨員、老干部、鄉賢能人、“法律明白人”、返鄉大學生、熱心群眾等24人充實村級調解力量,進一步建強基層矛盾調解隊伍。在功能布局方面,在綜治中心內設置接待窗口、信息中心、法治資料室、如家信訪室、多元調解室、普法微家大廳等功能室,貫通了信息收集、糾紛化解、普法宣傳等關鍵環節,讓群眾“只進一扇門,辦好所有事”。
強化“一站式”信息收集
為及時有效發現矛盾糾紛線索信息,小寨鎮實施“3 N”信息收集匯總機制,通過上級部門、派出所、司法所3條途徑推送,“雙網格員”全覆蓋排查,對發現的矛盾糾紛,第一時間組織進行化解,并將基本情況統一匯總到鎮綜治中心研判,對未化解的進行分流交辦、跟蹤督促,最大限度掌握轄區內矛盾糾紛情況,做到統一收集、集中研判、分類交辦、跟蹤督促。同時,為壓實網格員責任,制定了《網格員考核管理辦法》《網格化管理八項任務清單》《村民小組網格工作指引》3項制度,指導網格員全覆蓋收集矛盾糾紛、風險隱患等信息,有效提升了網格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索“一站式”調解模式
根據不同類型的矛盾糾紛,采取多樣化的化解方式。按照矛盾糾紛調處的范疇、復雜難易程度,劃分“紅、黃、綠”三種等級,精準分配鎮級“金、銀、銅”牌調解力量。對群眾之間發生的口角爭吵等一般糾紛劃為綠色,由鎮級網格員和村民小組長調解;對婚姻家庭、土地山林、鄰里關系、飲水、經濟爭議等易激化升級的重大糾紛劃為黃色,由鎮綜治中心組織協調村“兩委”、司法所、派出所及相關行業部門進行調解;有較大風險隱患矛盾糾紛易激化為“民轉刑”命案的重大糾紛和影響社會穩定的糾紛劃為紅色,建立包案調處機制,明確包案領導、調處工作組,對于鎮級無法化解的,及時上報縣委政法委請求相關部門共同化解,積極推動矛盾糾紛就地實質性化解。
推進“一站式”普法宣傳
聚焦“普法實效性”這一標準,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兩個維度,切實提升普法宣傳的覆蓋面和實效性。一是利用群眾會、技能培訓、崗前培訓、節慶活動、紅白喜事等,統籌轄區政法干警,組織鎮村組干部、人民調解員、法律明白人、網格員、支客師等群眾的身邊人,通過發放宣傳冊、播放視頻、推送普法案例等方式進行普法,讓普法跟著群眾走,把普法宣傳搬到群眾身邊。二是實施“調解 普法”工作模式,鎮村干部在管理服務、矛盾調解等工作中同步開展普法宣傳。以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為基礎,按照一樓接訪、二樓調解、三樓普法設置功能區,本著“事心雙解”的原則,在綜治中心調解糾紛前,有針對性的組織矛盾糾紛當事人在普法微家觀看普法教育片,既提升了普法的精準性,又有效提升了矛盾糾紛的化解率。
小寨鎮將繼續依托“一站式”調解持續推進綜治中心實體化、實戰化運行,在基層治理的道路上繼續發力,有效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以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來源:昭通政法
責任編輯:史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