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河縣:黨建引領“紅齊”幸福食堂 托起老有頤養“大民生”(齊河紅色教育基地在哪里)
按: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大眾新媒體大平臺啟動“大眾黨建案例庫”征集展示活動(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面向全省各級黨組織征集優秀黨建案例。以下為本期入選案例。
近年來,德州市齊河縣聚焦解決“一老一小”民生難題,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按照“黨建+幸福食堂”養老模式,在全縣推動“紅齊”幸福食堂建設,完善養老服務設施和服務內容,暢通養老服務“最后一公里”。
強化頂層設計,高起點凝聚工作合力。一是系統化謀篇。按照“縣級指導、鄉鎮領導、村社主導、部門支持、社會參與”的總體思路,制定齊河縣“紅齊”幸福食堂建設實施方案,由縣委組織部聯合民政、市場監管等部門和各鄉鎮(街道)共同推進“紅齊”幸福食堂建設,打造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黨建 養老”工作模式。二是全域化布局。堅持全域覆蓋,拓展建設范圍,明確目標任務,推動全縣各城市社區、各農村遷建安置區、各黨建共同體中心村應建盡建,其他行政村根據實際情況建設,做到15個鄉鎮(街道)全覆蓋。三是階段化推進。按照試點啟動、加快推進、評估提升3個階段,采取先易后難、先大后小的原則,優先選擇村班子戰斗力強、建設意愿強烈、老年人固定就餐人數較多、經濟基礎好的村(社區),逐步鋪開“紅齊”幸福食堂建設工作,推動連點成線、連片成面。目前,齊河已建成“紅齊”幸福食堂90處,日均可服務老年人3500余人次。
強化陣地保障,高標準推進規劃建設。一是明確選址標準。綜合村(社區)老年人數量、需求及就近方便等因素,合理進行布點,采取改造現有村級活動場所、黨建共同體(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室,租賃、購買或新建等多種方式打造場所,避免重復建設。二是明確建設標準。符合房屋安全、消防安全等條件,依法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使用面積原則上不小于30平方米,多層或高層建筑選取一層或低層,配備必要的膳食加工、廚具等餐飲設備和暖氣、空調等設施設備,合理進行防滑地面、扶手、地面引導標識等適老化改造,裝修樸素、環境舒適、衛生整潔。三是明確外觀標識標準。制作懸掛全縣統一的“紅齊”幸福食堂標識,做到統一外觀、統一名稱、統一標識,便于群眾識別和評判,推進設施標準化、功能綜合化、運營規范化。幸福食堂實行“六公示”,將食品經營許可證、健康證、收費價格以及對老年人的優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承諾書、舉報電話上墻公示接受監督。
強化長效運行,高水平優化運營管理。一是活化運營方式。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以村(社區)自主運營為主,村(社區)黨組織結合實際采取聘請人員、招募志愿者、村干部輪值等多種方式開展自主運營,為老年人提供現場就餐、送餐服務。探索與第三方聯營,一種是村(社區)黨組織提供場地,引進國有企業或其他優質市場主體等入駐運營,并鼓勵第三方對外經營,通過場地換資源為老年人提供補貼;另一種是主動與餐飲企業合作,依托有資質、有聲譽的餐飲企業、養老機構聯合開展老年人送餐服務。二是規范日常管理。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紅齊”幸福食堂“管家”,抓好日常管理工作。建立“紅齊”幸福食堂財務管理、消防安全、食品衛生安全等各項管理制度,明確相關人員責任,對建設經營中涉及的村集體收支嚴格落實“三務”公開規定。明確與第三方的合作方式、權責界限、管理模式、利益分配機制等,確保合理規范運行,最大限度讓利于民。開發“紅齊”幸福食堂城鄉公益崗,專職從事食堂配餐、保潔、送餐等服務工作。三是加強服務保障。村(社區)黨組織根據群眾需求和實際狀況,研究確定享受優惠的老年群體范圍,按照個人承擔1—3元或全額補貼等不同標準,制定老年人補貼優惠政策,實現80歲以上老人全覆蓋。食堂根據老年人用餐特點,設計制作適合老年人消費習慣的營養配餐,根據實際提供送餐服務。鄉村(社區)醫生配合做好膳食指導,依托“紅齊”幸福食堂積極開展健康服務工作。
強化激勵引導,高效能激發工作動力。一是壓實工作責任。縣委組織部將“紅齊”幸福食堂建設列為基層黨建重點工作任務,協調凝聚各方力量攻堅推進。縣民政局、縣市場監管局、縣行政審批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衛健局等根據各自職能,做好業務指導、食品安全、證照審批、村集體經濟監管、健康服務等工作。各鄉鎮(街道)督促指導村(社區)做好建設運營工作。二是加強督導調度。開展“紅齊”幸福食堂運營評估,對已建成運營食堂逐一實地查驗,評定建設成效,形成評估報告。持續完善相關制度和標準,拓展“紅齊”幸福食堂服務項目。定期研判幸福食堂相關工作,壓緊壓實鄉鎮(街道)工作責任,督促做好建設運營工作。三是強化正向激勵。分階段對“紅齊”幸福食堂進行實地驗收,根據建設運營情況予以獎補,對達到建設標準且運營良好的,予以所在村(社區)黨組織經費獎補,村黨支部書記獎勵1個星級,年度考核優先評定為良好及以上等次。
策劃:吳永功
統籌:李揚
通訊員:曹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