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縣臨澗鎮“六措并舉”打贏脫貧攻堅戰(平邑縣臨澗鎮書記)
平邑縣臨澗鎮按照“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的要求,充分發揮領導干部帶頭、“第一書記”和政策兜底的導向作用,深入實施產業幫扶、就業創業幫扶、改善民生幫扶、孝善養老幫扶等舉措,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統籌各類資源,全力以赴補短板,持之以恒破瓶頸,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臨澗鎮地處臨沂、棗莊、濟寧三市交界處,縣城西南部,是臨沂市“西南邊陲”,面積120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76個自然村,5.6萬人。自然條件較差,土地貧瘠,農作物以地瓜、花生為主,是典型的低山丘陵農業鄉鎮,省級扶貧工作重點鎮。自脫貧攻堅以來,臨澗鎮已實現全部貧困戶、全部貧困人口脫貧,10個省定重點村和7個市定庫區村摘帽,贏得脫貧攻堅的勝利。
發揮領導干部帶頭作用,做好亮點題。臨澗鎮堅持抓黨建“主業”與脫貧攻堅“主責”相統一,充分發揮鎮村兩級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把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主要精力聚焦到脫貧攻堅上來。定期召開扶貧領導小組會議,分析研判扶貧項目、精準幫扶措施等情況。完善網格化干部包扶責任制,14名班子成員幫包17個重點貧困村,并遍訪貧困戶,所有機關干部包扶貧困戶,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處理,解決不了的問題做好臺賬,逐級落實工作任務,做到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工作合力。
抓好產業項目助推脫貧,做好優勢題。臨澗鎮合理規劃產業項目,嚴格項目建設流程,完善項目收益分配機制,確保產業項目快速推進,持續穩定受益。建設扶貧車間、蔬菜小拱棚、溫室棚發展產業助力脫貧,利用光伏項目助力脫貧;投資4000余萬元栽植各類果樹苗木,建農村電商服務站點,修建水庫塘壩等水利設施,建設村委辦公室、路燈、文化廣場、橋涵、幼兒園、圖書室等基礎設施建設。
發揮省市縣“第一書記”作用,做好強項題。充分利用“第一書記”優勢,推動貧困村“四聯八建”提升工程建設,促進村集體增收,全面提升貧困村整體水平。共派出省市縣“第一書記”30人,實現對貧困村的全覆蓋,以“五通十有”為目標,堅持“四聯八建”,整體提升貧困村村情村貌,真正做到貧困村脫貧摘帽。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第一書記,入村短短4個月,就協調完成了連接8個省定貧困村長6.8公里、寬6米的柏油路工程和貫穿河北村三個自然村長2.6公里、寬6米水泥路大修工程,徹底解決了貧困群眾通行難問題,暢通致富路。
孝善養老以德行帶動脫貧,做好“應用”題。在全縣率先開展70歲以上建檔立卡貧困老人孝善養老工程,監督勸導老人子女每月保證給每位老人不低于100元的贍養基金,讓全鎮1600多名貧困老人受益。在子女上交的基礎上,廣泛組織社會愛心人士、愛心企業向村孝善基金進行捐款,籌集各類企業社會捐款10余萬元,全部投入孝善養老基金。
深入實施金融扶貧,做好選擇題。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金融扶貧,幫助貧困戶解決生產致富的資金難題。自2015年以來,臨澗鎮充分利用“富民農戶貸”等金融扶貧政策,共幫助70名貧困戶申請扶貧項目貸款214萬元,實現人均戶均增收5000元,金融扶貧成效明顯。
做好政策兜底,提升貧困戶抵御風險能力,答好必答題。健康扶貧免除看病壓力。落實健康扶貧政策,開展免費健康查體,建立健康檔案,提高醫療報銷比例,減輕貧困戶就醫負擔。購買扶貧特惠險,為貧困戶提供保障,降低就醫壓力,防止因生病產生的貧困加重和返貧現象發生。低保兜底提高生活保障。推動扶貧政策與低保、五保、臨時救助、醫療救助等政策的無縫銜接。助學金降低學業壓力。通過雨露計劃幫扶在校的大專、中專、高職貧困學生。危房改造解決貧困戶住房難題。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19戶,享受政策補助,解決住房問題,幫扶貧困戶脫貧。護理“三無失能人員”助脫貧。對無子女贍養、無勞動能力、無生活自理能力的“三無失能人員”,安排護理人員專門護理。
“如期脫貧,是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重的任務。”臨澗鎮黨委書記紀成永說。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臨澗鎮用心用情用力抓落實,推動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確保實現同步全面小康,體現了鎮黨委政府和全鎮人民的思想行動、責任擔當和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