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縣:創新制度機制 規范村級管理(村級制度建設)
東鄉縣全面推進東西部協作,縣委組織部與濟南市歷城區委組織部加強聯系,常態化學習歷城區組織振興方面的先進經驗,深化基層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在深入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促全面規范、“四抓兩整治”促重點提升、黨建工作信息化促落實落細的同時,學習借鑒歷城區《村居規范管理制度流程》,結合縣情實際制定《東鄉縣村(社區)規范管理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村(社區)干部日常管理監督、村級民主決策監督管理、村級檔案管理等三大類14項制度,有效加強了村(社區)的規范管理。
加強日常管理監督,確保群眾訴求及時辦理。建立坐班值班制度,規定村(社區)干部常態化處理日常工作,辦理工作事項,解決群眾反映問題,確保群眾到村(社區)辦事不白跑。建立請銷假制度,規定村(社區)干部外出必須履行請銷假手續。建立集中培訓制度,規定縣委每年至少組織2次村(社區)干部全封閉集中脫產示范培訓,鄉鎮黨委每年對所有村(社區)干部輪訓一遍,參加培訓情況與績效考核掛鉤。建立定期例會制度,規定每周至少確定一天集中辦公和召開一次工作例會,貫徹落實上級部署,商議“四議兩公開”中黨組織提議事項。建立公開承諾為民辦實事制度,規定每年年初村(居)民委員會干部圍繞發展經濟、解決實際問題、改善村容村貌、幫扶困難群眾等方面,做出公開承諾,并認真踐諾履諾。建立重要事項報告制度,規定村(社區)干部應及時向上級黨組織報告的八種情形,對不按規定報告的,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限期改正、責令作出檢查、誡勉談話、通報批評等處理。建立定期談話制度,規定鄉鎮黨委書記至少每半年與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談話1次,每年與各村(社區)干部談話1次,包村(社區)鄉鎮干部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定期與其他村(社區)干部、社組干部談心談話,開展預警談話、常態化明紀警示。
強化民主決策監督,確保村級事務規范辦理。完善“四議兩公開”民主決策制度,規定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必須嚴格按照“村黨組織提議——村‘兩委’會議商議——黨員大會審議(重要事項鄉鎮審議)——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決議”四步程序操作,并對決議情況和實施結果進行公開。進一步明確了“四議”的事項、遵循原則和程序,規定“兩公開”的程序、時限要求和程序。實行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制度,規定了公開的事項、時間、形式、步驟和村務監督委員會聽取處理群眾意見的方式方法。建立村(社區)協商民主制度,進一步明確了協商民主的主體,在全縣各村(社區)推行建立“4 N”協商民主議事平臺,規定了協商民主組織方式、“六議六不議”議題選擇原則、民主決策“雙線并行”制度和協商民主流程。同時,制定了村民會議召開規則,對村民委員會會議、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小組會議等會議的召集、程序等作了詳細規定。建立民主評議村干部制度,對評議對象、評議時間、組織實施、評議程序、評議結果應用等作了明確規定。建立村規民約制度,對村規民約制定堅持的基本原則、村規民約的主要內容和制定程序等作了規定要求。
規范檔案收集管理,確保村級資料完整保存。規定村級檔案工作主要包括村級組織對村級檔案進行的收集、整理、保管、鑒定、利用等工作,村級組織應當指定專人負責檔案的收集、管理和提供利用。要求建立健全村級檔案收集、整理、歸檔、保管、保密、利用等各項制度,采取措施確保村級檔案管理工作的每個環節都有章可循,并根據《村級檔案管理辦法》規定的《村級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和縣檔案局制定的分類大綱做好本村文件材料收集歸檔工作。同時,要求結合“數家珍、說變化、話未來”活動,做好有關社會名人、風土人情、民俗風情、人文景觀、文化遺產、家譜族譜、鄉村變遷等特色、珍貴檔案資料的收集工作,完整記錄村發展的歷史進程和歷史風貌。
來源:東鄉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