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黨建引領“微治理”,基層活力大提升(黨建引領基層“微治理”)
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提出,要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信宜市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同頻共振,聚焦“積分制”“黨員 鄉賢”“黨建引領村務協商議事會”等鄉村“微治理”,切實發揮群眾在推進鄉村治理和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著力構建治理有效、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小積分”提升鄉村治理“大效能”
為進一步激發廣大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主動性,信宜市多個鄉鎮積極探索積分制的試點工作,打破“干部干、群眾看”的困境,變“獨角戲”為“大合唱”。
科學設置積分“立規矩”。試點鎮村在評分細則上因地制宜,思賀鎮按照黨員干部、居民群眾和單位組織“三種身份”制作積分存折,細化39項加減分項。水口鎮細則包括政治合格、帶動發展、文明模范、遵紀守法、服務群眾五大項68小項。
水口高嶺村積分超市管理制度。
規范考評程序“亮分值”。按照“一人一表、一季度一評分”的要求,動態、準確記錄群眾積分變化情況。如丁堡鎮山背村5—8名村“兩委”干部和村民代表組成評議隊伍,為137戶群眾計分4130分,讓他們共兌換了價值約4100元的生活用品;錢排鎮雙合村集體資產管理及收益分配接受市鎮兩級審計監管或第三方審計監管,接受錢排鎮財務會計管理,確保公平公正,陽光運行。
水口鎮高嶺村積分超市“五星”評比會。
強化結果運用“出實效”。水口鎮高嶺村開展月評分、季評星、年評模活動,擴大評議結果影響力,吸引2500余人參與,公開表彰獲得星級稱號群眾51人,化解矛盾糾紛和歷史遺留問題146起,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6%以上,營造了良好的鄉風文明;丁堡鎮山背村建立紅黑榜制度,將積分制前十和倒數的群眾分榜公示,評樹一批群眾公認、可學可鑒的先進典型,激發群眾自覺參與村莊治理的內生動力,各項工作成效位居全鎮前列。
結對1668名鄉賢匯聚振興力量
信宜市制定《信宜市建立基層“黨員 鄉賢”機制的實施方案》,牢牢把握“黨員 鄉賢”的工作主題,為推進信宜高質量發展匯聚強大合力。
黨員結對織好“同心結”。深入摸排鄉賢情況,繪制本地“鄉賢地圖”,建立黨員“一對多”鄉賢聯系機制,以991名在家黨員結對聯系1668名鄉賢,把家鄉發展的機遇、改革進展、美好前景,有效地傳播給每一位鄉賢。
北界鎮長坡村黨員結對鄉賢茶話會。
“五個一”服務打好“溫情牌”。落實“五個一”走訪聯絡機制,即登門拜訪一次,全市結對黨員登門拜訪聯絡鄉賢3491多次;舉行座談會一次,邀請鄉賢參與主題活動,加強與鄉賢的聯系溝通;陪同參觀新農村建設示范點一次,激發鄉賢主人翁意識和助力家鄉建設的激情;推介特色農產品一次,引導鄉賢當好勤勞致富的領頭雁;引導鄉賢助力家鄉辦實事一件,各地鄉賢助力家鄉辦好事實事近2000件。如錢排鎮雙合村鄉賢李才章每年獎教獎學捐資給雙合村1萬元以上,各種公益項目(修路、修繕祠堂)也積極捐款參與,前后累計捐款總額達數十萬元。
搭建平臺當好“熱心人”。積極牽線搭橋,引導鄉賢參與家鄉發展、助力鄉村治理。如東鎮街道長塘社區黨員引導鄉賢林日威助力解決轄區內城西教學園的征地拆遷難題;錢排鎮雙合村黨員積極向結對的僑屬鄉賢宣傳家鄉發展藍圖,300多名旅居海外的鄉賢共捐贈了400多萬元人民幣支持公益事業。
402個村務協商議事會推動鄉村善治
信宜市深入開展黨建引領村務協商議事會,建立黨委領導、黨建引領、政協統籌、協商議事、有效治理的“信宜市基層治理新模板”,打造農村社會治理新格局。
北界鎮六琶村大三塘自然村村務協商議事會建設成果——文化廣場、木根文化公園、綠道。
搭建議事平臺,協商有場所。以“八有”為目標(有牌子、有機構、有人員、有制度、有專欄、有場地、有檔案、有意見收集箱),搭建議事平臺;明確議事議程,遵守“四議兩公開”原則,最充分征求群眾意見,謹守“議而不決”規則,加快推進了社會治理的進度。如北界鎮西鎮村六文自然村籌資200多萬元打造了8口水井,解決了3000多名群眾喝水難題。
聚集議事人才,協商有隊伍。整合各方力量,增添老黨員、鄉賢能人等協商元素,注入司法惠民服務中心、一村一律師、鄉村振興人才驛站等多元力量共解糾紛保民利。如池洞鎮賀垌村經過20余次的協商議事后,順利推進130畝環保發電項目。
明確議事內容,協商有成效。議事內容以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急難愁盼事情和鄉村振興工作為主。共解決了征地難、供水難、入學難、通路難、歷史遺留征地補償款發放難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900個;協助解決各類糾紛問題3000多件,推動文昌社區人居環境提升工程等事項2226個落地。
【撰文】李陽詩 通訊員 信組宣
【作者】 李陽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