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黨建+文化”體系建設助推高校黨建工作提質增效 王 琳(黨建引領學校文化建設)
高校作為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三位一體”協同發展的重要陣地,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及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提升高校黨建工作質效,對有效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盡管高校黨建在制度建設、隊伍建設及活動組織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但仍存在活動形式不夠豐富、內容相對單一、參與度有待提升等問題。而文化作為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對豐富黨建工作的內容和形式、提升黨員的道德修養等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應加大力度推動黨建與文化有機融合,通過文化引領、浸潤及創新等,深化黨建工作內涵、增強黨建工作吸引力、打造黨建工作文化品牌,為黨建工作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和智力資源。
堅持黨建引領 把握文化建設方向
在構建“黨建 文化”體系過程中,堅持黨建引領是確保校園文化建設正確方向的關鍵。在這一過程中,高校黨委需充分發揮統攬全局、引領方向的核心作用,確保在文化建設原則、方向、目標、任務及措施上的準確把握,并牢牢掌握文化建設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具體而言,首先,要制定符合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教育教學制度、行為規范及校規校訓,確保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其次,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將黨的理想信念、價值追求等核心要素深度融入校園文化,形成全校師生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價值認同。將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融入校園文化,通過宣傳、教育、實踐等多種方式,提升師生的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同時,將黨的創新理論和實踐成果融入校園文化,通過舉辦講座、研討會、實踐活動等形式,激發師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文化載體 豐富黨建工作內容
文化載體是承載和傳播文化的重要平臺,在“黨建 文化”體系建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首先,積極發揮文化載體的平臺作用。在構建“黨建 文化”體系時,應充分利用各種宣傳設施,如建設富有教育意義的文化長廊、精心挑選并張貼具有啟發性的標語、打造特色鮮明的文化角等,以定期發布國家方針政策、先進典型事跡等,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其次,校內外黨性教育活動場所作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效途徑,其作用不容忽視??梢砸劳?span id="yesoasyk4i4"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4779630705802352726">歷史博物館、黨性教育基地等教育場域,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內外實踐活動。例如,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展演、主題文化競賽等納入黨的組織生活,讓師生黨員在參加組織生活中感受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再次,綜合利用各類傳媒手段,廣泛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包括但不限于與主流媒體合作制作和播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相關的影片,以視聽結合的方式生動展現中國故事;出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相關書籍、雜志,為師生黨員提供深入學習和研究的資料;利用新媒體的便捷性和互動性制作并推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主題的短視頻,讓先進文化更加貼近師生黨員的日常生活。
強化文化認同 提升黨建工作凝聚力
文化認同對于增強高校綜合實力與影響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提升黨建工作凝聚力的關鍵所在。首先,要通過思想引領與價值觀塑造筑牢師生黨員的思想根基。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師生頭腦,為文化認同提供理論基礎。在此過程中,應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穿于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及日常思政之中,培育師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豐富其精神世界,提升其道德品質。其次,要將高校基層黨組織的組織生活與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有機結合。將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融入高校基層黨組織的組織生活內容中,通過充分發揮高?;鶎狱h組織的作用,提升黨員素養、形成良好學風。同時,高校基層黨組織應積極開展廉政教育活動,進一步營造清正廉潔的校園文化氛圍。再次,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在引領文化風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通過樹立先進典型、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等形式,引導師生黨員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進一步深化文化認同。
打造黨建品牌 彰顯辦學理念內涵
培育高校黨建工作品牌,不僅有助于提升黨組織的影響力,還能更有效地團結和教育師生,推動高校高質量發展。對此,首先要從辦學理念出發建設文化品牌。高校需確立鮮明的辦學理念,如“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依法治校”,培養學生的強國意識;或秉承“立德樹人”初心與“為國育才”使命,致力于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些辦學理念為高校黨建引領作用的發揮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其次,視覺識別在黨建工作品牌建設中也十分重要。高?;鶎狱h組織應設計并制作得到師生廣泛認可的黨建品牌標識、符號、名稱及圖案等宣傳資料。在設計過程中,需確保品牌名稱與工作主題相區分,同時注重美觀度和辨識度,以提升黨建工作文化品牌的傳播力與感染力。
新時代,高校必須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把黨建工作與文化建設有機融合起來,使廣大青年學生在接受政治思想熏陶、錘煉過硬政治品格的同時,堅定文化自信。未來,高校更應緊跟時代發展,結合學校特色,積極建設文化育人陣地,以實現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新氣象開創學校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作者:王琳,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山東第二醫科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
聲明:以上內容除注明來源稿件外,均為青海日報原創稿件,未經書面許可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