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奔跑”系列報道?:一個院子、一張桌子、一間屋子,近鄰黨建引領社區“善治”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4176戶居民,60%為原址回遷戶、10%為附近自然村安置戶、30%為城區安置戶,生活方式差異大、鄰里矛盾多,面對這些難題,潤州區和平路街道金湖社區黨委書記倪彥勇,以打造“近鄰黨建”服務品牌為抓手,以黨建引領好、治理機制好、服務管理好、小區品質好、鄰里關系好為工作目標,打造出“小院子”“小桌子”“小屋子”,切實為群眾解憂愁、辦實事。
2018年,金湖社區兩委班子依據安置小區配套設施不完善的現狀,打造了600平方米的黨建微家——“幸福小院”,先后設置了“便民工具租借區”“紅色書香閱讀室”“黨員代辦崗”“微家議事崗”,定期召開聯合議事會議,有效收集民情民意,確保小事現場解決、大事協商解決。同時鼓勵社會組織、聯盟單位、志愿團隊參與設點,孵化2個社會組織,組建15支黨員志愿服務隊伍、4支文藝團體,已形成深受群眾歡迎的4項常態化服務及12項特色化服務,每年參與群眾達2萬多人次。
“小院”建成后,人流量大了、知名度響了、群眾需求也更加多樣了,黨建微家議事會的小桌子就成了老百姓們討論解決“心頭難”熱鬧的“聚集地”了。在小區地下車庫改造過程中,微家議事成員主動在現場協調問題、宣傳政策,有問題到“小院”心平氣順的講一講、議一議、評一評,有效化解矛盾237起,有力推動車庫改造工程順利實施。
2020年,金湖社區進一步發揮黨建工作的經驗優勢,創新紅色網格治理體系,將轄區內3個小區56幢樓劃分為10個紅色網格,并成立10個黨小組,由黨小組長兼任網格長,深化完善“社區大黨委-小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架構,推進轄區黨建、政法、民政、公安、城管等“多網融合”,確保每個網格中都有組織覆蓋、黨員帶頭。一方面,在小區內增設6個“紅色管家網格工作室”,作為網格員、網格長的“歇腳點”、黨員做表率的“示范點”、居民家門口的“服務點”,讓黨員為民服務有平臺,居民解決問題有方向。另一方面,紅色網格、業委會和物業三方聯動,形成相互通報、相互協調、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在網格員的監督下,居民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物業管理費收繳率也從40%不到上升到80%。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錢飛 攝影 陳稼衛
編輯: 晏培娟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