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舉措”精準發力 黨建引領“煥新顏”——益陽開放大學黨委駐村幫扶工作綜述
紅網時刻新聞 通訊員 晏淑君 益陽報道
“這大半年來,村里完全變了個樣,公路修好了,村委樓也修繕了,生活環境更好了,大家的積極性更高了,特別感謝益陽開放大學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12月6日,赫山區衡龍橋鎮白石塘村村民蔡德良高興地說。
今年3月,衡龍橋鎮黨委在對全鎮所轄黨組織的分析研判中,指出白石塘村黨總支存在村支兩委干部和農村黨員管理松散、違紀違法問題易發多發,村后備干部儲備不足等軟弱渙散問題,將該村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根據市委組織部的部署安排,益陽開放大學黨委高度重視,派出學校具有豐富行政管理經驗的老黨員夏強輝同志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經過半年多的整頓幫扶,工作成效顯著,得到了廣大黨員群眾的認可和好評。
測評會現場。
建強村委班子 黨建引領提能力
“支部強不強,就看領頭羊。”夏強輝和支委成員敏銳地意識到,只有加強班子自身建設,才能提高支部黨員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針對村支兩委干部和農村黨員管理松散的問題,班子堅持黨建引領,嚴格組織生活,加強黨員管理。通過每周一例會壓實工作職責,利用宣傳欄開展“亮身份、踐承諾、作表率”活動。以“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主題黨日活動為載體,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豐富學習形式。針對村后備干部儲備不足的問題,村委積極號召在外有能力、有知識、有情懷的黨員回鄉,充實村后備干部力量,經過前期的培養、考察和篩選,將2名年輕優秀的同志補選進了村“兩委”班子,優化了干部隊伍結構,加強了班子建設。
召開屋場會。
壯大集體經濟 鄉村振興謀發展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迫切需要。白石塘村集體經濟薄弱,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個良性的、持續增收的機制。對此,村委積極想辦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盤活茶山集體土地資源,收回出租費。同時,村委進一步推進農田數字化改革,通過農田測量、公開招標、簽訂合同、掛網公示,今年11月完成了農田數字化改革,被列為赫山區的試點單位,預計投入資金可達每畝3000元,將為農業生產與農民收入帶來質的飛躍。
硬化路面施工現場。
夯實基礎設施 改善人居環境
白石塘村因經濟基礎薄弱,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村級公路年久失修,村委樓也破敗不堪,益陽開放大學領導班子對此十分關注,多次聯系市交通局、市公路養護中心等相關單位,積極爭取投資立項和幫扶資金。在學校和村委的共同努力下,村委樓修繕一新,功能齊全,已經投入使用,380米村級公路硬化工程即將竣工,村里的18口山塘改造工程已向市水利局申報,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同時,村委今年在村內打造了3個人居環境示范片,在邱家山組、壩邊上組、文家老屋組、馬家龍組開展黃基壩美麗屋場建設,高標準建設美麗庭院,建設和美鄉村。
開展慰問走訪活動。
聯點共建互助 走訪慰問暖人心
作為結對幫扶單位,學校黨委十分關注白石塘村的村民村情,在端午節、“七一”、老年節等重要節點,學校積極組織開展慰問困難群眾活動,累計達20多戶,慰問資金近2萬元。此外,為了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學校還出資購買了3臺音響送給村委,方便村民跳廣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