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烏龍鎮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
用一雙“智慧眼睛”,為基層減負、為群眾服務,讓基層“治理”變“智理”,這是烏龍鎮正在探索的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路徑。2023年以來,烏龍鎮在全鎮14個村(社區)范圍內新安裝413個監控探頭,搭建智慧網格平臺,推進鎮域基層治理智能化、現代化建設,推動全域布點、整合共享、延伸開發、拓展應用,為基層安上“慧眼”。
上百個攝像頭,構建平安鄉村立體安防
拿起手機,點開應用,烏龍鎮的環境清晰呈現。隨意點擊一處,區域內的房屋、道路、車輛通行等情況一目了然。2023年烏龍鎮依托鎮綜治中心平臺,建立基層治理的指揮中心和智慧監控平臺。聯合中國電信在全鎮范圍內安裝413個監控探頭,同時,將各個探頭的監控視頻接入烏龍鎮綜治中心大屏統一管理、統一調度,幾百只攝像頭組成智慧網格平臺的“觸手”,構建烏龍鎮平安鄉村的立體安防。
烏龍鎮集鎮周邊村(社區)人口相對密集,人口居住較多,社情民情相對復雜,如果僅僅依靠覆蓋重要交通路口的攝像頭,或者是社區為數不多的網格員、民警上門巡邏檢查,會力不從心。此次新安裝的全部是智能AI攝像頭,能做到24小時“視頻巡查”,實現公共區域監控無死角,經過后期技術升級,攝像頭可提供人車智能管理、人面識別、車輛識別、異常情況報警等功能,以科技手段助力治安聯防,成為基層治理的“慧眼”。
智能AI攝像頭化基層“末梢”為治理“前哨”
烏龍鎮以網格化管理服務為切入點,建立了1個一級鎮級總網格,14個村(社區)二級網格,98個村(居)民小組三級網格,按照“十戶聯防”以10到20戶為基準建立四級“微網格”,可是,即便再怎么細化,靠人力總還是有疏漏之處,網格內不僅要承擔基礎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等基層工作,還要開展政策法律宣傳、安全隱患排查等重要工作,有了智能AI攝像頭,便可以化基層“末梢”為治理“前哨”,一個攝像頭就是一個基層治理的最小網格,除了“能看”,還“能聽”“能講”,通過24小時的“視頻巡查”完全解決了“人力所不能及”的地方。
安裝的智能AI攝像頭包含音柱,通過一定手段和操作平臺,可實現將輸入文字轉換成語音廣播,并定時、定點播放。利用攝像頭播放平安建設、防火、防汛、禁毒、安全生產等公益廣播,擴大了宣傳覆蓋面,宣傳效果也大大提高。
群防群控,破解基層治理新難題
“一屏看全鎮,一網管所有”,烏龍鎮的“慧眼”成為網格員的“千里眼”,有效補齊鎮治安防控短板,讓網格員隊伍向重點、盲點地區合理傾斜,確保科學指揮,筑牢鄉鎮治安防控的“籬笆”。
后續,烏龍鎮的網格員只需打開電腦或手機上的軟件,通過烏龍鎮智慧網格平臺的智能巡視,就能快速發現是否有人員異常聚集等,并立馬作出安排,解決問題,彌補了傳統巡視模式的不足。
2023年10月,烏龍派出所接到了壩塘村一起外來人員偷釣農戶鯉魚的警情。民警第一時間到現場了解情況,通過烏龍鎮智慧網格平臺回看了解事實,并借助AI攝像頭,快速發現可疑人物,為警情的破解提供了可靠依據和突破口。通過與雙方當事人積極協商,最終成功化解糾紛。
烏龍鎮智慧網格平臺的投用,強有力地促進公安機關打擊違法犯罪,凈化社會治安環境,老百姓幸福感和安全感穩步提高。安裝這些監控后,偷盜現象大幅減少,治安狀況明顯好轉,真正實現了‘讓群眾安心,讓壞人擔心’。同時,智能AI攝像頭的安裝可以密切關注和深入掌握社情民意動態,加大農村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一旦網格員發現矛盾糾紛,就可以馬上出擊,把糾紛化解在源頭,問題處理在一線。
一直以來,烏龍鎮都將基層治理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智慧網格平臺實現了更便捷高效的基層管理手段,烏龍鎮將繼續用智能化智慧化手段提升服務管理水平,把掃黑除惡、綜治信訪、平安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推動基層治理更高、更快、更好發展。
來源:烏龍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