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安:黨建引領促發展 鄉村振興譜新篇(黨建引領促發展,鄉村振興謀新篇)
正值盛夏,在河北省武安市北安莊鄉大洺遠村,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水泥馬路筆直交錯,姹紫嫣紅的鮮花點綴著街角巷道,街道兩旁是生動有趣的墻體彩繪。處處是亮點,處處顯活力,展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鄉村振興景象。
近年來,武安市北安莊鄉堅持黨建引領,通過黨員示范帶動、強化監督獎懲、深化移風易俗等方式,大幅提升了鄉村治理效能,創新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操作性強的鄉村治理之路。
“我們村每月一次的黨員主題活動,經常聘請老師講黨課,黨員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考驗面前,黨員先上,群眾跟上,已經成為共識。”大洺遠村黨支部書記尹昭凱說。
尹昭凱回憶,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面對拆除違建臨建的“硬骨頭”,黨員干部帶頭拆除自家門前違建臨建。在黨員干部的影響和帶動下,全村僅用3天時間就完成了100余處拆除工作。
同時,北安莊鄉牢固樹立群眾主體意識,著力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制度,通過制定符合村情的獎懲監督辦法,引導群眾自覺參與村內事務,激勵群眾共同維護村內環境衛生的自覺性。
談到大洺遠村保持“高顏值”的秘訣,尹昭凱說:“環境整治關鍵是要‘治心’,要讓村民們自己來當家。”
為進一步鞏固鄉村“顏值”,大洺遠村制定了門前三包和規范停放車輛制度,每月進行一次評比量化打分,到年底匯總每月積分情況,并在微信群內公示獎勵情況。通過監督激勵機制大大激發了群眾積極性,形成了自覺維護公共環境的好風氣。
北安莊鄉堅持服務群眾、依靠群眾,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靶向發力,精準施策,切實提升基層治理的行動執行力,使基層治理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
在北安莊鄉黨委的號召下,各村成立由村黨支部書記任會長、村“兩委”干部和各家族家長為成員的紅白理事會,制定理事會章程和操作細則,明確紅白事操辦范圍、明確隨禮上限、控制用車數量和招待桌數,并納入《村規民約》,使之成為解決村民矛盾、規范約束村民言行的有力抓手。
為了實現思想“破冰”,魏粟山村還制定了“一獎二宣三評”激勵辦法,“一獎”即在移風易俗管理措施制定的一年時間內,對自覺執行的家庭給予一定獎勵;“二宣”即成立2支文化文藝志愿服務隊,演家庭移風易俗事、唱身邊先進人、贊本村發展事;“三評”即每年評選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和“十星級文明戶”。
“以前村民們之間比闊氣、講排場,辦一場婚禮動輒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經濟負擔太大了。”魏粟山村黨支部書記魏紅兵說,“自推行移風易俗工作以來,村民們在婚喪嫁娶上減少不必要開支108萬余元。”(張藝姣、孟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