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治理重在黨建引領(社區治理重在黨建引領 沛縣)
社區治理重在黨建引領(社區治理重在黨建引領 沛縣)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社區治理是基層治理的關鍵之所在,決定基層治理的效能與質量;黨建引領是社區治理的行動指南,決定著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基層治理,圍繞加強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等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為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來,陜西省將優化社區治理視為助推基層治理現代化的主陣地,致力于暢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在黨建引領下形成多元共治、協同共治、互動共治、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為社區治理能力的提升注入了靈魂。
強化高位推動 讓黨建引領“強起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這不僅為加強基層黨建提出了新要求,也為基層社區治理指明了前進方向。近年來,黨建引領已經成為陜西提升社區治理能力的基本途徑,被各地市委和相關部門視為推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成為創新社區治理機制的重要突破口。如寶雞市在構建“四型”社區的過程中,便將黨建引領作為“區委書記項目”,成立區委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召開工作推進會,并印發“1 4”實施方案,保障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與實施。以上舉措使當地基層黨建日漸成為推動基層治理的“動力引擎”,突出了一個核心,強化了陣地建設,落實了組織責任,使黨建活動能夠貫穿社區治理始終,促進了黨建工作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與之類似,銅川市也從總體層面將黨建引領有機融入到社區治理體系的構建中,著力打造了組織推動、資源聯動、載體互動、品牌帶動的“四動融合”治理體系。
筑牢組織體系 讓黨建引領“活起來”
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是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重要創新。陜西省各地在不斷探索中形成了一批特色突出的經驗做法。一是推動標準化黨建,打造“全鏈條”黨建新范本。各地注重以標準化推進規范化,實現責任鏈、載體鏈、措施鏈、行動鏈、成效鏈的有機融合,著力推進組織保障標準化、活動陣地標準化、教育管理標準化、運行機制標準化、檔案資料標準化“五化”社區的建設,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行動”的黨建服務要求。如西安市鄠邑區就從社區硬件建設、黨務工作、工作隊伍、信息化建設、精準化服務等方面指導各社區嚴格按照“五化”社區黨組織標準進行建設,全面提升了社區黨建的標準化水平。二是推動系統化嵌入,打造“全覆蓋”黨建新模式。為強化引領效能,各地積極探索黨組織與社區內物業、志愿者組織、網格等的結構性嵌入,并引導社區、小區、物業等成立或升級黨組織,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縱橫交錯”的組織網絡。在此基礎上,各地還主動推進功能嵌入、關系嵌入、文化嵌入,走出了一條多維、多元、多向的“嵌入式”黨建之路,完成了黨組織對社區各方位的全面覆蓋。如渭南市潼關縣在整治“三無”小區時便組建小區黨支部14個,聯合組建黨支部21個,網格黨支部19個,將“三無小區”、物管小區、沿街商鋪、巷道居民戶等全部納入黨組織覆蓋范圍。三是推動常態化會商,打造“全方位”黨建新通路。有序和有效的溝通是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重要方式,為此各地主動探索多種形式的“黨建聯席會議”,依靠黨組織網絡疏通溝通渠道,提供交流平臺,并建立起了黨建引領會商的長效機制。以寶雞市金臺區大慶路西社區為例,社區在舉辦活動時便會與轄區內單位、社會組織、物業、志愿者組織召開聯席會議,而聯絡主要依靠黨組織網絡。在會商中,社區圍繞活動要求與各單位或組織進行協商,為活動的開展解決場地、物資、組織等環節的問題。
塑造共治體系 讓黨建引領“轉起來”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是充分發掘和利用黨的各種優勢,充分發揮黨員隊伍、社區居民、多元組織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借助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區域化黨建及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支撐力的復雜過程。為此,陜西各地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探索共治體系創新,從而有效凝聚了各方合力。如西安市鄠邑區畫展街社區探索建立的黨建“1314區塊鏈”治理模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該社區采取“一核三機制”和“一會四聯動”工作方式,使轄區形成了“黨員一生一世當先鋒、社工一生一世為群眾、群眾一生一世跟黨走”的良好治理氛圍。又如寶雞市渭濱區也將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作為工作重點,依托活動項目化、項目服務化、服務品牌化的“三化治理模式”,圍繞居民多元化需求開展針對性專業服務,實現了社區共治體系的重大創新。
凸顯黨建特色 讓黨建引領“亮起來”
培育基層黨建特色和黨建工作品牌就是要用品牌化思路推進基層黨建工作,提升傳播效能,產生社會影響力,夯實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社會基礎。陜西各地一方面圍繞社區實際情況及所在區域優勢資源打造黨建特色,讓黨建更貼合居民所需,讓黨建匯集紅色動能,實現了在營造黨建特色中提升黨建引領力、組織力、號召力的基本目標。如渭南市合陽縣南苑社區推行的“鄰里相親?守望相助”行動,就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黨建聯盟”等陣地,做到社區服務全天候,有效提升黨群服務的針對性和滿意度。又如西安市蓮湖區梨園社區將“互聯網 ”思維運用到黨建陣地建設之中,打造集智慧黨建一體機、云智慧黨建框、VR黨建工作站于一體的學習站。學習站的建成不僅為黨建工作注入了數字化要素,還給予了社區居民加深對黨的歷史與政策了解的平臺,讓居民不斷加深對黨的感情,自覺參與到黨組織推進的治理活動中。另一方面,黨建品牌的打造也成為了各社區黨建引領治理的一張名片,西安市蓮湖區大興東路社區的黨建品牌“大興合伙人?一起搞事情”就是其中的代表。“大興合伙人?一起搞事情”由三個不同領域的子品牌整合而來,寓意社區居民都是社區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要共同解決社區治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品牌的提出是大興東路社區將黨建工作與宣傳工作不斷結合的結果,品牌提出后也讓更多的社區居民匯聚到了品牌之下,成為了治理的主力軍。與之類似,像“梨園好伙瓣”“詩畫鄠邑?人文甘亭”“六家六心”等眾多品牌也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們一頭連著黨組織,一頭連著社區居民,已經成為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一面不可動搖的旗幟。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沒有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沒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領導是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只有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強,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基才能穩固。社區治理是基層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治理的成效是衡量基層治理成效的關鍵因素。
(作者單位:西安工業大學)